能將《金剛經》的理論運用在淨土法門裡,就是《無量壽經》上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部《金剛經》就是教我們發菩提心,菩提心是根本,大乘法門都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只要菩提心一發,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都是會有成就的,念佛的人也決定往生。念佛而不能往生的關鍵,就在於沒有發菩提心,所以雖有一向專念,依然不能往生。古人講:‘一天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不行?因為‘心淨則土淨’,要心淨才能往生。

蕅益大師說得很好:‘往生品位的高下,在於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佛號的多少。’淺深從哪裡講?是從清淨心上講。念佛功夫可分成三層-理一心不亂最深,其次是事一心不亂,再其次是功夫成片。沒有這樣的功夫,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什麼叫功夫成片?就是清淨心。心裡面已經沒有夾雜、沒有妄念了,只專注在一句佛號上,專注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上。

《金剛經》所說的標準,是理一心不亂的標準。但理一心不亂也有淺深不同,《金剛經》上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切賢聖就是三賢十聖,即《華嚴經》裡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都是理一心。雖然同樣達到理一心不亂,功夫還是有淺深不同的差別,但是到了究竟圓滿,就是成佛。

這些都是講我們的自分-自己的功夫,尚不論及阿彌陀佛的加持。若論阿彌陀佛的加持,大家都是平等的。這是極樂世界跟他方世界不一樣的地方,極樂世界有佛力加持。但如果自己肯努力,自己的功夫得力,品位增高,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就快;往生自分品位較低的人,雖然得佛力加持,但到真正圓滿成佛就慢了一點。也就是在圓滿菩提的時間上,有早晚快慢不同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