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方法,總的來說有四種。也就是持名,觀像,觀想,實相。這四種方法中,只有持名,含攝包括的根基最為普遍,做起來最容易,不會導致招感魔事的發生。如果要進行觀想,必須熟讀《觀無量壽經》。深深地知道,這個心可以成為佛,這個心就是佛,以及心清淨佛就會現前,境界不是外來的,只是唯心所變現的,對於觀想中所現的境界,不能生貪愛執著的心。既然不貪愛執著,就會境界更加深妙,心更加純精無雜。能這樣,那麼觀想的好處,實在是不小。如果觀想的境界不熟悉,道理方法不清楚,以燥動浮妄的心,急著想要境界現前。這樣完全都是虛妄誤會的,與佛與純精的心,都不是相通應合的,這樣就會暗含魔鬼禍胎。

因為妄想見到境界,心就會更加燥動浮妄,必然會惹起多生以來的冤家,變現出假的境界來迷惑人。既然因的境地不真切,怎麼能知道那是魔業所變現的!於是生起大歡喜,情不自禁。魔就會附體,而導致喪心病狂。即使是活佛現身,親自救度,也沒什麼辦法了。必須自己測度、衡量自己的根性。不能只妄想高妙的殊勝境界,以致於求收益反而招來損害呀!善導和尚說,末法之中的眾生,神識飛揚紛亂,心粗淺,而觀想中的境界微妙,所以觀想難以成就。因此大聖慈悲憐憫我們末法眾生,特別勸導我們專一修持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因為稱名容易,只要保持連續就可以往生。惟恐有人不善於用心,以至於入了魔境。自己一定要用心體會其中的道理啊!再說,至誠懇切也是消除躁妄魔境的一個妙法。應該竭盡心力地去做,能這樣就最好了。

印光大師原文

念佛一法,約有四種。所謂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攝機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如欲作觀,必須熟讀觀經。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淨佛現,境非外來。唯心所現,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則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則觀想之益,殊非小小。如觀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現。此則全體是妄,與佛與心,皆不相應,即伏魔胎。因茲妄欲見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現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業所現。遂大生歡喜,情不自安。則魔即附體,喪心病狂。縱令活佛現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須自量根性,勿唯圖高勝,以致求益反損也。善導和尚雲,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粗境細,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誠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宜自詳審。又志誠懇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盡心力以行之,則幸甚。——《文鈔》之(增廣·卷一·復吳希真居士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