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無益的苦行

精進修諸道法時,善能覺了,不謬行於無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進覺分。

這個精進,「精」就是不夾雜,「進」就是不退轉。那麼我們修行趨向這種佛道的時候,修諸道法,修諸道法都要趨向佛果這個目標。這時候一心精進,不疲不厭,但是要善能覺了,慧照分明。怎麼樣呢?不錯修無益苦行。我們精進是要把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顯發出來,但那種精進苦行是要對這個達到目標是有益的。就好像佛在前面讚歎摩訶迦葉頭陀行,有頭陀行我法久住,他那種抖擻身心,遠離這種塵勞,以他的精神來使佛法的精神,僧團的力量更為強大,這個是有好處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苦行都是值得讚歎的,如果它對於趨向佛果是沒有利益的,沒有好處的,你就不需要。

印度的九十五種外道有很多都是修苦行的。事火婆羅門,還有些持狗戒、牛戒呀,身體怎麼倒立。它有很多這樣非常苦行的手段,但是它不是解脫的真因。不是越苦越好的,還要有中道。那麼我們也看到我們有些修行人,他也非常修苦行,修苦行有時候真的是他過分了。比如他打個佛七,他就是打餓七,不吃,不吃飯,甚至不喝水。他就標榜這個東西,這是屬於無益苦行了。你是凡夫,你七天不吃飯你也沒有力氣念得動了。

上次去溫州,就聽一個法師告訴我們,說一個老居士,就是打餓七,打了餓七出來,就站立不穩,「砰」的一下就摔到地上就沒氣了。所以佛教經典並沒有說你打餓七非得要不吃飯,最多提倡八關齋戒,你過午不食就可以嘛,你還是要吃一點嘛,你凡夫離不開飲食啊,離不開水呀。

還有一種就是,去年我聽一個比丘尼說她們那邊奉行一個什麼修行方法,也是行般舟形式。行般舟她不是慢慢行,她是在那個原地踏步。踏步,你想想,踏步,又晝夜踏,又是幾個月,搞得最後身心非常疲勞。我說你們為什麼要這樣去做呢?她說:這個踏步就是腳板就能夠作用於五臟六腑,就排病氣。這個病氣排完了,臨命終時就能夠自在往生。我說這個知見從哪來呀?它有什麼依據呀?我說毫無道理的事情啊。

這個念佛法門是帶業往生,誰叫你排病氣呀?然後她幾個月就這麼踏步,你說那是很辛苦的,就是像那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邊叫一邊用力踏,她當然受不了。受不了我就勸她你趕快終止,不要再這樣踏步了。她也聽了招呼,準備停下來。停下來,過了幾天又打電話來,受不了,睡不著。因為踏了幾個月,形成條件反射,她不踏還不行。就好像我們原來看那個卓別林的戲劇,他在流水線上擰那個螺絲形成了習慣,以後見到就擰螺絲。她形成這個非踏不可。這都屬於無益苦行,也沒有經典的依據,他就怎麼,一個法師自己想出來這個方法,想當然地這麼一推廣,據說很多地方還非常流行。

所以我們淨土一法,你首先要在信願上下功夫。為什麼我們要討論《彌陀要解》?蕅益大師真的是開佛之見。這個淨土一法你深信切願念佛,你就是十念乃至一念都能往生。如果你不具足信願,你縱然把這名號持得風吹不落雨打不透,如銀牆鐵壁那樣的,也無得生之理,也不能往生。這唯有祖師才能這樣斬釘截鐵地把它說得這樣的肯定。所以要離開那些無益的苦行。現在都有些地方就標榜這些苦行,沒有必要這樣去(做)。所以我們是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就是我們的心要恆常地,要有恆心,要常常地在真正的道法當中,這樣去精進。那麼我們按照經典說,為什麼我們要蓋點關房,我們按經典說,剋期取證,你若一日到若七日,或者十天閉關,或者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乃至百日,這是經典當中都有依據的,我們去做。佛說了的我們去做。

還有,精進包括正道,還有助道,助道我們的三福、六度、四攝、十大願王,這些也要去精進。比如說我們這個念佛行人要不要做點勸進行者的工作?傳播佛法的工作?就是發菩提心。有很多很有道心的人,他馬上一來就是,我就光管我念佛,什麼事情都不關我事。那麼我們知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經》的綱宗要領,這是佛說的呀。那麼上輩往生,特別是對出家眾,捨家棄欲,行作沙門,修諸功德,以此迴向。他要你修諸功德呀。你如果出了家,你一輩子一點功德都沒有修,那你上輩往生缺了一個條件,缺了一個不可缺少的資糧。那你往後退,你一點功德都不修,試問你受三壇大戒是怎麼受的?三聚淨戒呀,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我們看到那麼多苦難的眾生,他需要我們這些出家比丘去救度,難道我們這顆心不要發起來嗎?所以只要對佛教有利,對眾生有利,一定要把一個小我放下,這才是菩提心。

所以為什麼無論是淨土宗祖師還是宗門教下的祖師,天天要講要把這個菩提心如何發起來。「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你這個菩提心都忘掉了,都失去了,你還修什麼?你修得一切都屬於魔啊,魔業。這是《華嚴經》的一句話。但這個事情確實是需要精進心才能發起來的,他不容易。因為出家人離開了名利,他靠什麼再出來做事?他唯有靠菩提心,不靠菩提心他是沒有道理出來做事的。因為他對名不感興趣,對利不感興趣。所以我能理解這種心理,什麼都不想幹,有時我也什麼都不想幹,太累了。但有時當我不想幹的時候想到:哎呀,還不能這樣,如果你也不幹,我也不幹,這個佛教總得要有人來幹一點事啊。所以今天早上我去拜韋陀菩薩,我都說:韋陀菩薩你加持我,讓我增上菩提心吧。沒有菩提心也是很難走下去。

所以這個精進修諸道法時,不僅是念佛而且是助道法,這裡每個五根五力它都包含助道法,就像紅花也要綠葉來陪襯一樣,一定要有助道法。就是我們講一定要有福德,你有福德才會扶持你的智慧。那麼我們教內的那些長老,有時候給我們作開示、講經驗的時候,他都會講:要培福呀,培福載道啊。原來我在中國佛學院,我沒有出家的時候,那個白光長老我就記得很清楚,他就告訴我:要培福載道。我說這個老法師非常慈悲,如果你一點福都沒有培到,你這個道你就沒有載體。

有的人說我要閉三年關,好,你一點福都沒有修到,你閉三年關,第一,誰給你提供條件,誰給你送三年飯。這是第一。第二,你沒有福,即便讓你到關房裡去,你也呆不住啊。真的,我就遇到個法師,他發心要閉三年關,結果閉半年就出來了,他為什麼閉不住?閉不住什麼原因?昏沉,昏沉他沒辦法解決,因為關房太安靜了。他就拜佛,那拜的還真有意思,吃過早飯一拜下去,就聽到打梆的聲音了,就在蒲團上三個多小時過去了。而且不是一次,就是常常出現這個情況,他還閉什麼關呢?閉睡覺的關。他就出來幹事了,倒也好,你閉不住,你就出來為眾生做點事。做事就是培福德,福德培好了,你那個閉關才能夠閉得有成效。

那出來做事要有精進心的,你看出來做事確實,第一很忙,第二很瑣碎,有時候很多很多要讓你生氣的事情,有時候都不能安心。他這個地方做一點事情都是困難重重。所以上次我說通過出來做事才對這個世間成就了厭離心,有很多事情你都不可理喻的。但是怎麼辦?這個末法時代,五濁惡世,娑婆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對佛教也還得要去做啊,也還得要去推動啊。這真是一個法弱魔強的時代呀,他真是這個樣子,但是我們還要去做。這種做真的要有一種精進覺分哪,去做。

那麼我想我們一切苦心,上次我們到雪竇寺,那裡的方丈和尚他也說做得很苦很累。那怎麼辦?有時候只有晚上向彌勒菩薩來傾訴傾訴。說得很悲壯啊,我也是覺得我很能理解他。這個時代是沒有辦法的。但你要叢林還必須要存在呀,但一存在就很麻煩,很多事情。所以這些,我們菩薩的六度裡面也有精進。所以為什麼說在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勝過西方極樂世界修行百年?這佛是說得太清楚了。因為這個世間難修啊,難修你還能去修,這就難能可貴呀,價值量就上去了。它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