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請問《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是不是憶佛比念佛更重要?也就說在念佛的同時也要觀想阿彌陀佛,心中憶念阿彌陀佛?
大安法師答:它是這樣的:憶和念交替進行。比如說我們有事不能靜下心來時候,我們就憶。這個憶就是回憶。回憶是什麼意思呢?比如我們曾經看到某個景物,它就在我們的內心阿賴耶識裡面有個印記,有個印象,有個種子,然後當我們離開那個地方,在不同的地方、地點,我就把我這個儲存的那個印記的種子調起來,就是回憶出來。
回憶出來以後,就在我們的意念當中形成了原來所看到的那樣的景物,可能這個景物比較模糊,但是它跟原來的是相似。比如我們到天安門,我看過、去過,然後回來之後,有時候我就回憶天安門廣場,金水橋,那你就基本上能夠有那麼個意象。心越清淨,想得就越清楚。
那憶佛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以來隨形六道,曾經跟我們結過緣。我們的潛意識裡面,阿賴耶識裡面有佛、有極樂世界的印記,所以我們現在還沒有去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見阿彌陀佛,我就去回憶,或者我就借助著《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的這樣的一個經文的誘導去回憶:憶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憶阿彌陀佛的這種大願功德,憶阿彌陀佛顯現的極樂世界無盡的莊嚴,然後在我們的心海當中,腦幕裡面依稀彷彿地有那麼一種信息、能量顯現。這是憶。
那念就是你當下這一念心,繫念佛號,念清楚、聽清楚。所以這兩者的修行方法交替使用。當我們做定課,你在那裡你就念;當日常你要做事的時候,做事你不動腦筋,或者你潛意識在操作一個事情,你深層意識還可以去憶佛,不妨礙我們憶佛。就好像你上班,但你家裡的家裡有件很重要的事情。雖然你在上班做事,你的潛意識裡你還在想著家裡的事情。你在想、憶想家裡的事情,在意識的不同層次上你還在做這個事。所以我們憶佛要貫穿著更多的時間和做事的空間。
那麼如果有憶佛念佛的功德,「現」就必定可以見佛。那見佛分兩種情形,一個是現前見佛,一個是當來見佛。現前見佛就是通過憶佛、念佛的功夫,你得到了一種定力,就是叫三昧——正受正定。你在三昧狀態當中就見阿彌陀佛了,這叫定中見佛。那一定要得念佛三昧才能見得到的。
就好像慧遠大師三次定中見阿彌陀佛一樣。但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來說,大部分人都是屬於當來見佛的。這個當來見佛就是包含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現前,這時候你見到阿彌陀佛了。有時候業力重,阿彌陀佛現前還是見不到,這時候就往生到西方世極樂世界,從蓮華出來之後再見阿彌陀佛。所以當來又分這兩種情形。
無論什麼情形,那你念佛最終一定能見佛,是這個意思。所以這裡你不要在憶佛和念佛上一定要分一個優劣,他是貫穿我們不同的這種條件的兩種不同的修行方法,交替使用,相得益彰。但是你在念佛的時候就不要去觀想了,你念佛就是一心一意念佛,念清楚、聽清楚,自念自聽、念茲在茲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