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禪病

人身四大所成,生老病死人人難免。人的一生就是被老病死困擾著。特別是病,不分男女老少、貧富貴賤,一律平等,人人都會有病。修習禪定,往往比一般不修禪定的人會少許多病,也會增加某些由於修禪定而導致的各種毛病。所以在禪書上都講到如何防治禪病的問題。

禪病一般分為三大類,就是由四大不調所導致的病,由五臟不調所導致的病,也有五根不調所導致的病。四大之病、五臟之病、五根之病,在這裡都是指的在坐禪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疾病現象。在禪修過程中所產生的這三大類的疾病,往往和身體健康不良所導致的疾病有所區別。

一般由於健康狀態不良所導致的傷風、感冒、頭疼、發燒,或者其它的五臟之病,往往能夠使人臥床不起。而修禪過程中由諸多方面導致的疾病只是在身體上有種種不良的反應,使人不得安心修道,一般還不會導致臥床不起。

首先看一看四大所成之病有些什麼症狀。在這一次的交流過程中,一再強調人的身體最主要的是四大元素:地、水、火、風。這四大元素能夠在身體內部和平共處,協調一致,人的身體就會非常健康。一旦四大失調,就會產生種種疾病。

佛經上講到,四大不調所產生的疾病種類繁多。概而言之,地大不調會導致一百種疾病的發生;水、火、風同樣如此。四大不調就會引起四百種疾病,加上地水火風四大各有一病,這就成了四百四病,即言保持四大調和的重要性。

在修禪過程中,如果地大不調,地大的成分超過水火風三大,就表現為身體的沉重。身體欠佳之時可以觀察檢驗,看是地大失調,還是水大失調?

地大失調表現為沉重,水大失調表現為浮腫,火大失調表現為內心煩躁、口乾舌枯,風大失調表現為身體虛懸、頭重腳輕。在修禪的時候,如果坐的時間太長,飲水不夠,活動不夠,可能會導致地大失調;如果行走的時間過長,又會引起風大與火大的增盛,使身體發熱、頭目虛懸。所以行坐要調和得當。

禪堂裡幾百年的規矩,行香、坐香、茶水、點心,按時按量地提供,是為了保證各位修行人調節四大,使四大在身體內部能夠平衡運動。四大能夠在身體內部平衡運動了,我們就坐得住,就能安心修道。

因此,要防治四大所成之病,重要的就是要在一行一坐當中安排好時間。坐的時間不能過長,行的時間也不能過長。還由於年齡的關係,年輕人多走一會兒沒有關係,年老人多坐一會兒沒有關係,這都要自己在修行的過程中善自體會,善自把握。

同時,隨時注意補充水分和熱量。熱量主要是指的食物。坐禪不能吃得太飽,所謂不飢不飽。如果坐禪坐了一兩個小時,喝一杯水,吃一片餅乾,補充了水分,補充了熱量,對於坐禪很有幫助。不過,不要起貪心。特別是吃點心,點到即可,不能吃得太多。

吃得太多了,因為點心一般是乾燥的食物,容易吸收體內的水分,體內的水分被點心吸收得過多,又會引起地水之間的不協調,坐下來同樣不能安心。

同時,坐香休息時吃多了,又會妨礙正餐的進食。正餐不能進食,坐一會兒肚子又餓。所以既要保證正餐的定時定量,又要在休息期間補充適當的熱量和水分,這樣就能夠保證四大調和、四大輕安,有利於做功夫。

其次講講五臟之病。五臟者,心、肝、脾、肺、腎。此處所講的五臟之病,與上面所講四大之病一樣,僅僅局限於坐禪這項活動當中所表現出來的病況,不包括在五臟在生理上的病變。

五臟的病,在坐禪過程中,直接與五官有關係。五臟是體內的各種器官和功能,人們不能仔細認真地去覺察,或者需要通過醫生檢查把脈,所以不容易知道五臟有什麼病。

但是在坐禪的過程中,五臟與五官相聯繫,就容易知道五官有什麼反應是五臟當中的哪一部分出了問題。

比如說,心臟如果水分不夠,或者跳動不均,會直接反映到口裡來,就會感覺到口乾、苦澀,那就是心臟方面有病。因為心臟主口,或者說口由心臟來主管。

如果肺部有什麼不調和,就是反映在鼻子上。因為鼻由肺主。流清鼻涕、鼻涕特別多、鼻子阻塞,這都是由於肺部不調和所引起的。

肝與眼睛相聯繫,眼由肝主。眼睛發澀,或者淚水多,或者不清楚,這都是肝的問題反映到眼睛上來了。

脾主舌。舌根由脾來主管。舌根與口本來是相聯繫,但是禪書上是把口與舌分開。舌根乏味,不思飲食,進食時感覺到沒有味道,那就是脾不健康的反映。

腎主耳。耳鳴,坐下來耳朵嗡嗡發叫,有各種聲響,這是腎虛的表現。耳由腎主。

五官有什麼毛病,進而要向內看,向五臟看。五臟不調,所以五官就有反應。五臟不調的病是從什麼地方產生的呢?還是與四大不調有關。

不管五官或者五根有什麼不健康的反應,都與地水火風分不開。調和四大,才能保證身體健康,五臟功能協調運作,五根能夠清新明朗、輕安明淨。

佛教把人體的組成部分歸納為最簡單的四大要素,這不管是從病理的分析來說,還是從注意健康來說,都比較容易把握。

地水火風在人體上的反映既敏感又明顯。地以堅為性,是沉重堅硬的;水以濕為性,是濕潤流動的;火以暖為性,是提供熱量的;風以動為性,表現為身體的運動行走、呼吸等。

這些都非常容易感覺,容易判斷。身體有這些不同的感覺,我們就知道怎麼樣來調整身體。是該補充熱量?是該補充水分?是該進食?是該休息?很容易找到要害。

第三是五根之病。五根即眼、耳、鼻、舌、身。其病相與五臟對五官所產生的現象大體相同。禪書上只是為了比較細緻地觀察坐禪時身體上的種種變化,便於調身時容易把握,所以又分為五根之病。實際上五根的病在講五臟之病已經都包括在內了。

總而言之,這三個方面的疾病,以調和四大為主。能夠使四大調和,坐禪時的各種疾病,一是可以防,二是可以治,所以叫防治禪病。各位一定要注意,這裡所說的是禪病,不是一般的疾病。和一般的疾病有聯繫,又有區別,不能攪和在一起。如果把一般的疾病與坐禪的疾病攪和在一起,往往兩個方面都不能妥善防治。

人生是苦,修行的目的是要解脫人生的痛苦。在解脫痛苦的過程中,如果不注意調和四大,又會在痛苦上產生更多的痛苦。修行一方面是要精進不懈,一方面又要注意身體所能承受的程度。有的人身體好,承受能力強一點;有的人身體差,承受能力也差。如何調和四大?如何防治禪病?都要根據各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環境而定。作為我們出家人,要調和四大相對來講比較容易。因為出家人的生活有規律,飲食也比較單一,沒有太多油膩的食物,沒有太多刺激性的食物。有一點刺激性的食物,頂多不過是吃一點辣椒而已。在家人就不同了。當然,有許多信仰虔誠的居士完全素食,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對於那些不吃素的人來講,要調和四大有一定的難度。進食的時間不能準時,進食的品種經常變換,進食的場合也不穩定,而且食量有時多有時少。有這諸多原因,要想調和四大,保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相對來講要難一些。所以提倡素食,提倡過一種簡單的生活,提倡過一種清淨的生活,不僅僅是有利於修道,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病從口入。一切的疾病,大多數是從食物中來。特別是現在,科技發達,農藥化肥品種繁多,一切農作物的種子都在退化。功能在退化,生長的能力在退化,離開了化肥農藥就沒有辦法生產蔬菜、糧食、瓜果。因此,對於究竟選擇什麼食物要慎之又慎。

再說到動物,那就更可怕了。聽說現在雞、豬等肉類食品,化學的成分特別嚴重。過去一隻雞要長一年或者六七個月的時間,現在一隻雞從孵出來到能生蛋只要三個月時間,而且還特別肥大。那是怎樣導致的呢?就是因為餵雞的食料中有激素,有添加劑,使雞可以超常地生長,可以超常規地投放到市場滿足大家的需要。看起來這是做了一件好事,實際上是做了一件大大的壞事。一切的事情如果違反了自然規律,一定就會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我們人類違反自然規律的事情太多太嚴重!人類有各種各樣的疾病,有各種各樣地問題,那就是自然在報復我們,這個苦果還不知道要吃到哪一天為止。阿彌陀佛!(2007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