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禪時如何調身

在坐禪的過程中,懂得調身是很重要的事情。禪定的功夫要通過身體來實現,戒定慧都是在身體上得到落實。我們有這個生命,有這個身體,所以才要修行。由此可見,身體健康、精神愉悅,是修禪的前提。

修禪要調五事,其中包括調飲食、睡眠、身體這三個方面都在內。身體是否健康,和飲食、睡眠的調節有直接關係。在坐的過程中,在行的過程中,都要注意身體是否舒適。其中有些細節問題需要自己總結,逐步做到神清氣爽、精神愉悅。

首先,坐禪時不要讓體內的熱量全部上升到頭部。這是一大忌諱。所謂「下著安心」,就是要使用功的心盡量地放在身體的下部。比如說數呼吸時,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參話頭,注意力也要集中在丹田;念佛號同樣如此,都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

因為五臟六腑都在丹田以上,氣息能夠通過五臟六腑到達丹田了,或者雖然不能到達丹田,也要使注意力放在丹田位置,體內熱量就會慢慢往下降。這是從用心方面來講,一定要「下著安心」。

在整個禪修過程中,特別要保持下半身的溫暖,讓坐禪時產生的熱量,能夠從上到下地貫通。我們可以自己來測試,自己摸摸頭頂溫度是不是高?頭頂溫度高的話,自己要注意。其次自己也可以感覺一下,看兩個腳板是冷的還是熱的,下半身是冷的還是熱的?如果下半身是冷的,腳板是冷的,那就要千萬注意。

要讓下半身穿暖和,要讓腳板有熱度。這樣,上半身的溫度就能夠貫通到下半身,熱量就可以從腳底下散發出去,不至於使全身的熱量都攻到頭頂上來。熱量如果攻到頭部來了,那就會頭昏腦漲,眼睛睜不開,坐也坐不穩,舌幹口燥,鼻子不通氣。所以要注意腳底下是不是溫暖。

要使腳板有溫度,有一條一定要做到,每天不管怎麼忙,睡覺之前要用熱水洗腳。洗腳的時候,要用手將熱水從膝蓋以上慢慢往下澆洗、按摩,不僅僅是光洗腳面那一塊,一定要從膝蓋處開始。用熱水澆上來,兩隻手往下順著撫摸,反覆十次八次,這樣就能使下半身溫度增高。下半身的溫度增加了,就能把上半身的溫度引下來,從腳底散發出去,頭頂就不會溫度太高,就不會頭昏腦漲。

還有,如果是腳部感到冷,下半身一定要穿暖和。下半身不穿暖和,上半身溫度降不下來。這都是坐禪的一些經驗。為什麼打坐要把腿子包起來?就是要讓下半身的溫度能夠和上半身溫度保持平衡。

還有一點,最好不要戴帽子。不管多冷,都要把頭露出來,不戴帽子,這是保證身體健康最重要的訣竅。剛開始你可能會感覺不適應,但是時間久了就能適應。即使耳朵凍破了也沒有關係,到了第二年春天它就好了。頭頂不戴帽子不會感冒,戴帽子反而會感冒。帽子戴著時感覺暖和,帽子摘下來溫度就低了,馬上就不能適應寒流,就會感冒。

特別是打坐的時候不要戴帽子,不要把頭摀住。頭摀住了,頭上的熱量散發不了,憋在那裡,頭會疼。打坐一定要把頭頂露出來,不管是禪堂打坐,還是在家裡打坐,都應該這樣。不要把自己圍得緊緊的,頭不怕凍,只要脖子不進風就可以了。脖子進風對身體有影響,頭面隨便吹一吹沒有問題。

在修禪的時候,注意在穿衣、吃飯、喝水、睡覺等方面調節身體,這要靠自己在修禪的過程中用心一點點地總結。只有實際實行禪修的人,才會注意這些生活上的小事情,讓它不要影響禪修。

禪修的人不能吃得過飽,頂得住的吃七成飽,頂不住的吃八成飽,千萬不要吃到九成十成。吃多了坐不住,坐下來很難受。當然肚子餓了也坐不住。太飽了氣滿,肚饑了氣虛,氣虛身懸。身體是虛懸的,念頭提不起來,提起來了也不能長久。精神食糧與物質食糧同樣重要,不能不吃飯,也不能吃得過飽。

睡眠對於禪修是十分重要的問題。睡得不夠,坐下來昏沉多,正念提不起來,想要惺惺寂寂,打不起精神。睡眠過多也同樣如此。如果每一坐都能坐好,基本上能做到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即使每一坐有一半的時間能夠達到這個要求,睡眠就會慢慢減少。究竟睡幾個小時,年輕人和年老的人不同,初用功的人和久用功的人不同。初用功的人睡眠會多,久用功的人睡眠會少。

在坐禪的過程中,功夫用到位了,心神都得到了調養,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因為坐禪就是一種放鬆的活動。既然是放鬆了,身體和精神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坐禪不要自己搞得很緊張,不要自己把身體弄垮了,要曉得放鬆,身心都要放鬆。

這牽涉到坐禪的姿勢和怎麼樣提覺照。精神和身體都要放鬆。坐的姿勢很重要,提覺照的力度很重要。坐的姿勢,不要故意挺腰杆,自然挺直就好了;也不要故意提念頭,順其自然,只要念念不失覺照就可以。

如果在坐禪中把身體弄壞了,很難恢復。所以從開始學坐禪的時候,就要注意調身體。剛才說到的「下著安心」,一定要牢牢記住。第二點,不要讓體熱往上湧。第三點,保持身體下半部的溫暖,使體溫上下平衡、內外均衡。第四點,在任何時候要注意把頭頂露出來,不要貪圖暖和,把頭裹得緊緊的。頭一定要露出來。為什麼和尚要剃光頭?為什麼老佛爺不戴帽子?這是和修禪定絕對有關的。修禪定一戴帽子,肯定火往內逼,人就吃不消。

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使我們的心安定下來。身安則道隆,身安則心安。修行就是為了要安心。心安何處呢?心安於當下。怎麼樣才能使身體健康?一切從當下做起,一切都不能等待。因為身體的變化、精神的變化,都是在片刻間。

有些人坐禪走火入魔。為什麼會走火呢?因為體溫過高,頭部的溫度過高。頭部的溫度高就容易走火,走了火就入了魔。走火併不是一個精神現象,它是有物質條件做基礎的。那就是體內的溫度,頭部的溫度過高。高到一定的程度,猛然之間神經錯亂。神經錯亂了,就很容易著魔。有一些發高燒的病人,胡言亂語,見神見鬼,那是什麼呢?那就是體溫過高引起的。由此可見,體內的溫度超過了一定的界限,就會走火。走火是頃刻間的事情,所以要千萬注意調身體。

禪是清涼地,是清涼境界。所謂清涼地,就是說我們眾生老是處在煩惱的狀態中。「煩」字有個火旁,煩惱就像火一樣,燒得眾生的身心不安寧。修行的法門常常被比喻作甘露門。數息觀和不淨觀,叫做二甘露門。

不淨觀對治貪慾,貪慾就是一盆火,要用不淨觀來熄滅。數息觀對治散亂,散亂也是一盆火,也要用甘露水來撲滅。煩惱就是火宅,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什麼火呢?無明火,煩惱火。

無明火、煩惱火反映在身體上,就是體溫超過了正常的界限。要注意啊!體溫超過了正常的界限,是很多致命之病的根源。比如說腦膜炎,它會引起高燒;比如說血癌,也會引起高燒,高燒持久不退,又不能及時治療,會引起許多併發症。

保持體溫的正常,既是健康的關鍵,更是修禪的關鍵。要想禪修不走火不入魔,一是要有正確的修行方法,二是要有正常的身體,不能讓體溫增高。這是關乎到法身慧命能否正常成長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