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家後,基本在佛學院度過,前後已有三十多年。對目前這種沿用社會院校模式的佛教教育,有諸多感慨。事實上,佛教自身就有良好的教育傳統,有一套從理論到實踐的教學方法。佛陀本人就是偉大的教育家,歷代祖師則是優秀的授業師長。所以,未來的佛教教育,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將現代教育的長處結合起來,這才教界要走的思路。

佛法博大精深,真正抓住核心,並使修行走上軌道,絕非易事。學僧們通過幾年教理學習,各宗多有涉獵,但往往局限於知識,尋不著心行入處,得不到真實力用。原因何在?我以為,主要是忽視了基礎建設。在修學過程中,有些根本是繞不開的,那就是對三寶的信心、出離心、菩提心、正見和戒律。不論修習任何法門,皆須具足這些要素。就像使用電腦,首先必須安裝一套完善的操作系統,以此為平台,才能使用各種軟件開展工作。同樣的道理,基礎建設穩固了,才有能力選擇一個法門深入,否則的話,不是紙上談兵,就是盲修瞎練。問題是,這些基礎恰是目前佛學院教育中比較薄弱的環節。

作為出家人,一方面要通過對戒律的學習和行持培養僧格,在形象上具足威儀;一方面要從世俗習氣中脫離出來,通過對皈依和發心的修習,將內心調整到修行頻道。此外,更要確立正見。「知見」是佛法最為豐富的部分,不說三大語系,僅漢傳各宗,亦有深邃義理作為構架。作為普通學子,若不具備良好的文化基礎和嚴格的哲學訓練,窮其一生,也難以一一消化。以往的修行者,多專擅一宗。學唯識,便深入唯識;學中觀,便精研中觀。待知見確立後,再以唯識見或中觀見指導修行。對於多數人來說,能將一宗理論學透便已不易。而目前的現狀是,課程開得相當龐雜,幾年內,便涉及了華嚴、天台等大經大論。結果只能略知一二,不僅無法將理論付諸修行,甚至連繼承都存在困難。

由此我深深體會到,修學佛法須從基礎抓起,這正是修行之本。其中,皈依是佛法的根本;發心是修行的根本;正見是解脫的根本;戒律是僧團的根本。忽略其一,修行必定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