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精進與調適

各人應盡最大的力量去念佛,但須各自量力,不可用力太過,以致不能持久。譬如挑擔,只有八十斤的力量,不可勉強挑一百斤,又如短繩,不可取深井的水。

念佛時要把嘴巴張開,聲音自然宏亮。要是不敢張開嘴巴,念佛就會感覺很累。

所謂調適,是調適身心,適合自己的力量。調適的目的;是要捍勞忍苦,保持長遠心,決不是叫你放逸懈怠。勞累時要忍,有病痛時要忍,以保持長遠的耐力。

所謂精進,不是叫你蠻幹一場,而是要求你積極上進, —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但要達到這一目標,不在蠻幹苦幹。佛七期間受八關齋戒,是往生的增上緣,勸大家盡量持,但也要各人量力,不要硬幹。

平時念佛叫長時修,七曰念佛叫別時修。別時修有七天念佛,十天念佛……。因為眾生的習性難以持久,所以阿彌陀經講一曰,二曰、三曰乃至七曰念佛,要求勇猛精進,限定時期求得證果。若是七天念佛跟平時一樣鬆懈,很難得到成就。所以七天當中,要發勇猛心,常行不退。

精進有兩種:一、身精進。二、心精進。

身精進要求五根不放逸。怎麼叫放逸?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觸,這便是放逸。不放逸便是精進。

身精進要精進念佛。念佛時不可把佛號念得太低,連自己都聽不到。如果自己也聽不到,那心一定飄飄然,一點都不切實。

又要精進繞佛。繞佛怎樣精進呢繞佛時步步用心,不可東看西望,身體也不可東幌西晃。

又要精進禮拜。就是行身心恭敬禮。拜佛時,不論拜多、拜少、拜快、拜慢,總要身恭敬地禮佛,口恭敬地稱佛號,心恭敬地想佛。這樣做,有無量功德。因為身恭敬地禮佛,就絕對不會犯殺盜淫,口恭敬地稱佛號,就絕對不會犯惡口、妄語、綺語、兩舌,心恭敬地想佛,就絕對不會起貪瞋癡。這一拜之下,十業清淨,不但可以往生,成佛都有可能。

大家拜佛時,不可東張西望,一點恭敬心都沒有。又不可忽起忽落,甚而還要邊拜邊說閑言閑語。這樣拜佛,一點功德也沒有。應該每一拜都要恭恭敬敬,唯恐有絲毫不如法處。這樣,心自然恭敬。尤其要注意到拜佛時想佛在眼前。

一般人拜佛時不想佛在眼前,而想有人在看我。這乃是為他人拜佛, 自己沒有受用。所以要拜得恭恭敬敬。

還有,靜坐時要如法靜坐,不可有絲毫馬虎。要是有一點疼痛時,須捍勞忍苦,忍過一時就好了。以上所講的是身的精進。

接著講心的精進。心精進叫不懈怠。怎樣知道自己的心精進不精進呢?念佛時心能始終住於彌陀名號,叫心精進。靜坐時心一點也不亂,但想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叫心精進。假使想到其他的事上去,就叫心懈怠。

發現心跑掉了,趕緊把它抓回來,仍舊安住於佛號上面。大家念佛就應這樣用功。

身精進是假精進,心精進才是真精進。不要看有些人。念佛也念,繞佛也繞,禮拜也拜,靜坐也坐,可是,那不一定是真的。有一位菩薩問佛:「為什麼身精進不是真精,心精進才是真精進」?佛說:「因為身的精進是心所起的。心發動起來才有身的精進,心不起念,也就沒有身的精進」。因此,大家必須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心,不要讓它跑到自己的家裡去,或跑到社會上、電影院去。

再講調適。有身的調適和心的調適。要調適到怎麼樣的程度呢?

身調適要身不嚴不寬,就是要不緊張不鬆懈。有人念佛或作佛事,突然緊張起來,甚至到手腳發抖,那不叫精進。

心怎樣調適呢?要使它不散,不昏。不散就是心不散亂,不想東想西,不昏就是不打瞌睡。打瞌睡最危險,墮畜生道時,就是這樣造成的。命終時一昏沉,睜眼一看,往往就發現已變成狗,變成貓了。所以大家平時必須精進努力,千萬要戒昏沉。

那麼,精進就是了,為什麼還要調適呢?所謂調適是要你不能太過。古人說;「過猶不及」,也就是說,過得太多和趕不上是同樣錯誤。佛告阿那律,「精進太過,必然退墮」。

修行猶如調琴弦,琴弦太鬆則發不出聲,琴弦太緊則會斷裂。 所以精進太過往往易致心浮意躁。這是因為不知修行進步要有時節因緣的緣故,用現代語來說,就是修行進步必須有一個過程。譬如把一粒萊種子種下去,它要經過六,七天才會發芽,發芽後又須經過幾個月才會長高、長大,若是你想幫助苗長得更快,而把它往上提一提,那反而會死掉,所以世間法上,孟子也說,「不可偃苗助長」。

小乘成就最快要經三生,最慢要十六小劫才能證到四果無學位,乃至成佛須經三大阿僧祗劫,縱使頓教講一念成佛,也有一念的時節因緣,因此,我們知道,一定要有時節因緣。

精進和調適對修行得證,象車的兩輪,鳥的雙翼。光重調適而不精進,必定懈怠放逸,反之,光精進而不知調適,就會意躁心煩。

精進、調適,平時用得上,臨命終時也用得上。平時遇到困難,須用精進或者用調適來突破。突破了,就會有另一番境界。尤其在臨命終那一剎那,若是不懂調適精進、精進調適,很難保持正念。所謂正念就是佛念,念阿彌陀佛。要知臨命終時八苦交煎,若不起精進力,就不能提起一聲佛號,但如不知調適,則不能捍勞忍苦,支持長久。古時大德,有很多是臨命終時也很痛苦的,但他們懂得調適,知捍勞忍苦,於是得順利地通過去了。

佛告弟子,臨終遇病痛,不可大哭大叫,狂亂其心,而應提起正念。一般人臨命終時一定要經過「苦」的階段,這時就得調適自己身心來耐住它。用調適的力量來精進念佛,若得保持這一念到最後斷氣,一定可得往生。這叫一念往生。最怕的是不知調適,才念得幾句佛號,就心中妄測,不知距命終還有多少小時,多少天,於是到忍不住了的時候,就大哭大叫,這樣很可能會墮落,不得往生。

希望大家在念佛時,遇著身體勞累或有病痛時,務必要調適忍耐。養兵千曰,用在一時,現在把這種能耐養成,當命終那一剎那間就可用上,這叫修往生資糧,要不然,正念不得保持,到了最後彌留之際,就要如落湯螃蟹了。佛傳授給我們的修行法門中,有一個十念法門,其中一念叫念死。念佛時,時時念死,就能捍勞忍苦。回家以後,一天二六時始終念死,這樣就可放下一切,往生西方。所以從前印光大師在床頭貼了一個「死」字,隨時加以警惕。

在念佛堂還想家裡事,那就是貪戀娑婆,沒有把這個「死」字放在心頭,不想往生極樂。

「平時修來,忙時用」。奉勸各位,必須時時刻刻注意精進和調適。

希望大家真為生死,勇猛精進,精進調適來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