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果報中反省自己的因地

我們對因果的態度,應該是從果報中反省自己的因地,這稱為「觀果知因」。反省自己今生的果報中有哪些是滿意的,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曾經有這樣習慣性的善業;有哪些果報是不滿意的,這也可以看出自己的心中有一些是你習慣性的罪業,這些應該要處理修正的。所以修行的內涵,不是每個人都相同的。佛陀宣說眾多的教法,並非要每一個人都去修,而是要針對自己比較弱的部分去補強。若某方面做得很好,就不用再加強。

在修學的方法上,有的經典是屬於破壞性的,如《般若經》專門破執,你講一個東西,它就來破,破到最後就無有少法可得;有的經典則是建設性的,它要你這件事要做,那件事也要做,這是屬於有相行。

在滅惡方面,惡法雖有很多,但哪些惡法絕不能觸犯,若觸犯馬上會障道;在生善方面,善法雖也眾多,佛陀告訴我們哪些功德一定要先成就,否則將一事無成。佛陀在臨命終時,對滅惡生善的內涵已沒有時間廣說,只能抓住重點宣說,諸位在讀本經《佛遺教經》時,你將能體會佛陀的徹底悲心……

聲聞法對菩薩來說是共學的,聲聞法主要是對治三界的見思煩惱,所以對凡夫是比較實際一點,因我們現在經常所起的煩惱都是三界的見思煩惱,所以如果能善加利用聲聞法,對我們現前的環境來說特別扼要。

精進與不妄念之間的差別,精進的體性是勇悍,所以偏重在身、口的行動力,如往生咒、大悲咒一天持幾百遍,這是精進,對所修的法門能專一相續不斷地用功;不妄念則偏重在內心智慧的觀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