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佛法能超越生死

生命的真相是無盡的輪迴

人們在世間奮鬥幾十年,雖能擁有家庭、事業、地位、財富,一旦死亡降臨,一絲一毫都無法帶走。唯有曾經造作的善惡業力及由此積累的各種習氣伴隨我們,投生到六道中繼續輪迴。六道指的是地獄道、惡鬼道、畜牲道、人道、天道、修羅道。早在佛陀出世前,印度其他外道就發現了六道輪迴,但沒有發現輪迴的原因是什麼,更沒有發現超越輪迴的方法,唯有佛法揭示了其中的真相。

蕅益大師例舉了外道跟佛弟子修行的差別:「試觀外道,亦出家求出生死,不知正法,求升反墜。故不留心教典,故饒勇猛精進,定成魔外。」

蕅益大師說:「世間學問,義理淺,頭緒多,故似易反難;出世學問,義理深,線索一,故雖難仍易。線索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古云:‘立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世間學問安立很多名相,無法跳出概念的束縛,反而增加很多所知障,增長生死的障礙。

輪迴是生命最大的病

我們從無始以來,生死流轉受苦所流的血淚,比四大海的海水還要多。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長夜輪轉生死,喪失父母、兄弟、姊妹、宗親、朋友,有時喪失錢財,為之流淚,甚多無量。有時招受創傷,身體被傷流血甚多。死了之後,尸體棄於塚間,身中膿血流出,甚多無量。有時生於地獄,畜生,餓鬼等諸惡道,為獄卒所害,為人所殺,畜生互啖,身中流血,甚多無量。從無始以來,長夜生死輪轉,身中血淚所流,甚多無量。(見《雜阿含經》937,938,939)

這是因為我們為無明所蓋,貪愛結使所繫,不知五蘊的生滅性質與過患,也不知出離。如此,我們隨着色相而轉,隨著感受而轉,隨著想念而轉,隨著諸行而轉,隨著意識而轉,不能超越五蘊,不能脫離生死流轉。而每一次的輪轉,我們都深受老病死的痛苦折磨。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在《增支部》1.19經裡佛言:比丘 ! 於此閻浮提洲,只有少數之樂園、樂林、樂地與湖泊。而多為險峻懸崖地,難越之河川,茂密之荊棘林,難登之山嶺。眾生中只有少數人死後再生為人。……或生於天神中。而多於死後生於地獄、傍生與餓鬼中。眾生中只有少數天神死後再生為天神。……或生於人中。而多於死後生於地獄、傍生與餓鬼中。眾生中只有少數在地獄、傍生與餓鬼中的眾生死後再生為天神。……或生於人中。而多於死後生於地獄、傍生與餓鬼中。」

《雜阿含經》中對於輪迴中「人身難得」的譬喻。在幽暗的大海深處,住了一隻烏龜。這只烏龜的壽命有無量劫,比宇宙還要漫長,但是它的雙眼卻看不見一絲的光明,在深海里生活在永無止境的黑暗中。每經過一百年,這只盲龜才有機會浮出廣袤的海面。白浪滔滔的大海面,飄蕩著一根長長圓圓的浮木,中間挖有如龜的頭部一般大小的孔洞。亙古洪荒以來,浮木就隨著驚濤駭浪忽東忽西,載浮載沉。瞎了眼睛的盲龜要憑藉它的感覺,在茫茫的大海中,追逐浮木不定的方向。當每一百年才浮出一次水面的盲龜,它尖尖的頭恰巧頂住浮木小小的洞穴時,如此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的機緣,烏龜便能重見光明,獲得人身,睜開跟睛覷著滾滾的紅塵。

我們愚癡凡夫被利慾蒙蔽了心眼,就像盲龜一般,無始劫來在愛河慾海之中漂流輪轉而不自覺;而我們能夠暫時保有人身,比盲龜每百年浮出海面,因緣際會能夠穿入浮木的洞孔還要稀有難得。因此我們今日能夠擁有寶貴的人身,不僅不能任意加以戕害,並且要善加愛護運用,發揮生命的潛能。放眼望去,僅僅畜牲的一個品種的數量就遠超過這個地球所有的人數,可見得一個人身是多麼的困難,而死亡隨時會到來,我們必須事先做好準備。

要能聽聞佛法,我們必須克服八種障礙,那就是:(1)生於地獄中;(2)生於餓鬼中;(3)生於畜生中;(4)生於長壽天;(5)生於無佛法的邊地;(6)心有邪見;愚癡指心無定見,不知道何為善,何為惡。邪見是邪惡的定見。(7)諸根不全,盲聾闇啞;(8)佛不出世。賢劫千佛,第四尊佛的釋迦牟尼佛與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之間,相差五十六億七千萬年,而釋尊的教法只有一萬二千五百年,佛法住世如同閃電一般。(《中阿含·八難經》)

唯有佛法能超越生死

站在《楞嚴經》的角度,我們的人生處於一個內憂外患的處境,每個人都受著夾擊,內心有顛倒妄想,外在有生死業力。所謂「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因果業力不是佛陀創造的,是佛陀發現的,所以我們花太多時間去改變外境,只有浪費時間,先將向外攀緣、住在外境的心,把它拉回到內心世界。一個人要改變命運,對過去的業力顯現今生的果報要認命,今生的因緣創造來生的這部分,不能認命,而要主動積極,所以佛教徒是有所放下,有所追求。在《播種幸福》中,麥克格西生動地演示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並非從世界那裡進來的,而是從我的意識當中出去的」。任何一個想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如果從整治外部環境著手,就發生一個嚴重的方向性錯誤,無論如何也行不通,只能傷痕累累,輪迴不止。

1、安樂道超越三惡趣

外道主要有兩個錯誤的思想,第一個是無因緣論或斷滅見,認為生命沒有軌則,快樂跟痛苦沒有理由,我們的生命就是這一生,人死如燈滅,要離苦得樂怎麼辦呢?及時行樂吧!但事實上他為了追求快樂,積集很多罪業,反而墮落。第二個邪因緣論或常見,認為人生恆常為人,畜生恆常為畜生,或者有一個恆常不變的主宰,來決定我們的快樂和痛苦。

佛法的正因緣論強調「造善決定成就安樂的果報,造惡決定成就痛苦的果報」,因緣果報的運作有四個原則:一、種瓜得瓜,種了一定會有結果,不種一定不會得結果。二、種子會不間斷地成長,等待緣的聚合而成熟為果實。三、種子雖小,卻能長成參天大樹,因小果大。無論善惡的種子,每當它成熟時,我們不得不成倍地接收它所帶來的果報。如同土壤不會因為它是美麗的花朵,就多給它一點養分,也不會因為它是雜草,就少給它一點養分。四、種子成熟需要時間,「時間差」令人產生錯覺,誤以為做善不一定有善果,造惡偏偏有好結果,是人們對因果難以置信的最大誤區。

決定業果輕重有三個主要因素。第一個是約心。指造作業力的時候那一念能造作的心。善念比善行更重要,發心正邪,廣大,猛利決定了果報的苦樂,大小和輕重。第二個是約境。我們所造作的差別的境界。第三個是約相續。約著我們內心的相續。善業決定召感內心的快樂,平靜,罪業決定召感內心的痛苦和躁動。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內心的相狀,來預告勘驗善惡業的多寡,通過懺悔業障,積集資糧轉變自己的命運,具體作法參照《播種幸福》一書。

世人誤將金錢財產等外在物質作為人生的保障,卻不懂得身口意三業才是快樂的根源,不然就不會有很多富貴人自殺的現象。一個非常苦惱的眾生,無量劫來受心中慾望的魔王所控制,有慾望就容易造業,造業就召感痛苦的果報。雖然我們不想到三惡道受苦,但卻不斷的創造三惡道的業力,因為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這該怎麼辦呢?「歸向三寶,魔無如之何。」我們必須要仰仗三寶的加持,才能調伏心中的慾望之魔,而得到解脫。皈依是因希望對生命有所改造,對自己目前的人生不滿意,而希望有更好的人生,但卻無法達到目標,所以,我們祈求三寶的救護。當一個人不想生命增上時,就不可能皈依,日子一天過一天,命終就隨業輪轉去了。因此,唯有皈依才有改造生命的希望。

佛法造善與世間慈善最大的不同,約著持戒來說。戒律有栽培善根的功能,將內心邪惡的功能轉成善良的功能,唯有大智慧的佛陀才有資格制戒,只有五戒十善能被稱為「人天乘」,如同車子能運載眾生出離三惡道。關於五戒的開、遮、持、犯的具體內容,請參照懺雲老和尚的《五戒表解》。

2、解脫道超越輪迴繫縛

三法印講到生命更深一層的真理,就是空性的道理。前面的業果是說明生命的差別相,我們有各式各樣的業力,就引生各式各樣差別的果報。空性是一種生命的一個總相。不管是快樂,不管是痛苦,它的本質都是無常無我,都是畢竟空。三法印的真理是一個生命的總相。

《大智度論》云:「一切有為法無常,一切法無我,寂滅涅槃,是佛法義。是三印,一切論議師所不能壞,雖種種多有所說,亦無能轉諸法性者,如冷相無能轉令熱,諸法性不可壞,假使能傷虛空,是諸法印如法不可壞。」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個法是一個印,是真實決定不可以改變的。不管是古代的社會、現代的社會、未來的社會,不管這個空間是在地獄法界、在人間的法界、在佛菩薩的法界,這三個法的真理是不能改變的,不隨時空而有任何的改變。這叫做印。

六凡與四聖的差別就在於是否證得「空性」。凡夫三個基本煩惱是貪、瞋、癡。癡是沒有能力理解事實真相,是其它兩種煩惱的基礎。因為愚癡,我們貪求那些會將我們毀壞的事物,並對很多事情感到瞋怒。我們試圖按自己的設想來把握世界,結果我們很痛苦。涅槃,熄滅所有的煩惱,象徵著自由的誕生。一個事物的湮滅總是意味著另一個事物的誕生:當黑暗消失時,光明就出現了;當痛苦消失時,安詳和幸福就會出現。

3、菩提道成就萬德莊嚴

大乘佛法的空觀不壞世間的假名、假相、假用。蕅益大師常說:流轉三界中,流轉者誰?是誰在流轉呢?就是─念妄想在流轉。妄想帶我們到天上去,妄想又帶我們到人世間;跟善法相應的妄想升到天上去,如果這個妄想是跟惡法相應,就到三惡道去;直到有一天,你的妄想被破壞了,回歸到真如的時候,那個大般涅槃才顯現出來。所以,消滅妄想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心帶回家」!心不攀緣外緣。人世間所有的東西,本來沒有,假借因緣才有,所謂「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佛教從不講無中生有,而講緣生,《楞嚴經》的人生觀是觀察即空、即假、即中,站在現前一念心性的角度來觀察人生,從本來無一物,來建立一切法的假相。將心安住於空性,從空出假成就萬德莊嚴的佛果。菩薩戒體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戒體如樹根,戒行如枝葉。但是如果不嚴守戒相,長久也會傷到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