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弟子熏習道德教育多年,今方聞正宗佛教一年,倍有慚愧。有三個問題想請 師父指正。

一、因在漢地文化中,儒、釋、道的教法在世俗中廣為流傳,末學相信儒學的教理、道學的清淨無為教法都可以教化世人向善,但唯以佛法最為博大精深、廣為教化。我等佛弟子皈依三寶時,言盡形壽皈依三寶。但不知對外教經典作何觀?外教聖者作何觀?

二、末學知《普賢行願品》中,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菩薩即現何身為其說法。若居士於夢中,所見之人為布衣、為天人、為道…,其言說可信否?還望師父慈悲指正!

三、請問師父對年經的優婆塞,未成家、未了世間父母恩,如此尚未脫離世俗因緣之修行人有何開示?

淨界法師答:蕅益大師云:「世出世固不可判作兩橛。亦不可混作一事。蓋儒佛下手同要歸異。雖從真儒下手處下手。學道有基。不向真佛要歸處要歸。真性不顯。」

儒家及道家思想,皆為使人去惡行善、趨吉避凶。行善雖是修道的基礎,但要了生脫死唯有佛法。

若已堅定對三寶之皈依,便可站在真實門而談方便門。

生死無常,對佛弟子而言,應先於「業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通達無礙,方可涉獵方便門,切勿本末倒置。

凡聽聞他人述說夢境,皆勿過於當真,應如理思惟,依經教作判斷。

因夢境屬於「分別變」  多半是妄想變現而來,或是鬼神之干擾,因此夢境並不宜談論。

若自己於夢中見光、見花、夢見佛菩薩等等滅罪之相,可作為修行之檢視,但勿陷入執著,亦可加以學習《楞嚴經》中「五陰魔境」之章節。

《觀經》中「淨業三福」提及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第一福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父母為眾生的福田,故世善為修道的基礎。

學佛首重,聽經聞法,建立正見,加上行門定課,解行並重,進一步,則應憶念真如,站在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來面對煩惱,站在本來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業障,歷境練心,法法消歸自性,無論你扮演的是什麼角色,皆與道不相妨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