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自在,就在於去留自便

歷史上的中國禪者,僧,我特欽佩慧能;俗,則是傅翕。這傅大士,有一偈,未出家時,便令我癡迷。

偈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當時,不是因為識得這偈中韻味,只是描寫的場景有如我在鄉間的感覺。

有一次,傅大士捕魚,捕到後,又將裝魚的籠子沉入水中,他同鄉見到後,勸說:「這樣魚會逃掉的。」

傅大士則答:「去留自便。」

是呀,人生的自在,就在於去留自便。魚留則留,魚去則去,去不挽,來不拒,做事如此,生活如此。

有聯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雲舒。」這聯表達的也是這麼一種人生情懷與境界吧。

不過,要達到這種情懷與境界,是要經過一定過程的修煉,並非那麼輕而易舉。禪者慧能如此,傅大士也如此。

曾經,有僧迷路偶遇大梅禪師結庵深山而居,就問之:「您在這待久啦?」

大梅答:「只見山,青了黃,黃了又青。」

僧又問:「出山的路在哪?」

大梅答:「隨流去。」

這大梅,因結庵的居所已被人知,便遷居大山更深處。

大梅禪師示寂前,留偈八個字:「來莫可抑,往莫可追。」

大梅禪師的這種一任花開花落、雲卷雲舒,一任東南西北、春夏秋冬的修為,令我崇仰。

只是不知,今天還有幾人能學到這些呢?

當然,也有不是這樣的古代禪師,比如隱峰禪師。

有一天,隱峰禪師推著土車,恰逢馬祖禪師橫腿路上曬太陽。他便請馬祖把腳收起,讓個路。

馬祖卻說:「已展不收。」

隱峰也不讓,便道:「已進不退。」

兩禪師相持不下,最後,隱峰推著車子直直地從馬祖腿上碾了過去。

被碾的馬祖回寺提了斧頭就沖隱峰而去,隱峰卻將脖子伸得長長的湊到馬祖前。見此,馬祖放下斧頭,哈哈大笑。

在這,隱峰禪師,還有馬祖禪師,似不那麼相應於雲卷雲舒、花開花落了。而是已展不收、已進不退。但他們照樣可以做到去留自便、生死自如。

同樣,今天,又有幾人能學到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