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這顆心到底是哪個「心」

問: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學中提到兩種世界觀,唯物與唯心。我理解佛教的心與哲學的心並不是同一個概念,但究竟其分別是什麼,搞不清楚。請師父指點迷津。

宏海法師答: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它涉及到一個世間和出世間的關係問題。世間學問跟出世間的義理在某些方面確實是有衝突的。世間學問好像線索很多,但實際上義理很淺,經不起深入的推敲、論證和反思。而出世間的義理呢,看上去條理很單純,但是它的內涵非常深邃,可以無窮無盡地探索。

這位同修提到的哲學層面,就屬於世間學問。我們現在的人對於人生的反思,能夠到哲學的、形而上的層面,就已經很少了。我們更多的是在滾滾紅塵中去現實地生活。然而跟出世間的佛法相比,哲學只是在理論上的推移,而沒有真正從心地上的領略。只有佛法才能從修證功夫、聖人境界方面去看待。

比如說對於唯物與唯心的認識。在世間哲學的定義上,唯物與唯心是截然分開的兩個概念。但問題是,這兩個問題能截然分開嗎?唯物的物質世界中,你能離開心的認識嗎?如果說起唯心來的話,你能離開物質世界的支撐,在這個世界中生存嗎?

可見這兩個概念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只不過我們在理論上把它進行一個劃分,站在佛法究竟處來講,唯心與唯物還是我們煩惱分別心的一個投射而已。

再說這個心。從文字上看,佛教的心和世間所說心臟的心,是同一個字。可是它的概念內涵以及它所要投影的境界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世間哲學概念上的心,要麼是指生物意義上的人體器官,要麼就是指當下自己的這種思維意識。而佛教裡面把這些叫做「肉團心」和「妄想心」。

佛法的心指什麼呢?是指廣大的宇宙體量。大到什麼程度呢?包括物質和精神的統一層面。這才是佛教講的心。所以,有時候把它叫做「遍法界心」,有時候又叫「佛性」「法性」「真如」……等等,都是表佛教經文裡邊所概念的心。

它不是形而上的一種不可觸摸,而是當下實實在在就在展現著我們的精神和物質世界;它也不是當下我們打的妄想。因為我們的妄想有局限性,它是帶著自私我執進行的一個抉擇和維護。它是很有局限性的。只有佛教講的這個心才是週遍的。

有時候經典裡把它叫做「大」,有時候又叫做「廣」,有時候又叫做「佛」,有時候又叫「眾生」……不管怎麼描繪,萬變不離其心。所以常講到「唯心所現」,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