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人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持戒呢?持戒就是一種警覺我們心念的功能,一種警覺的功能。我們這一念心跟外面的人事接觸的時候,我們會起煩惱,我們會產生貪慾,會產生瞋恚。當你持戒的時候,你還是會起煩惱;但是在煩惱活動的時候,你會產生另外一種功能,一種自我警覺的功能,說不可以,我不能這樣做!我們持戒的人內心有二種聲音,一般人遇到染污的因緣,我們就去做了。因為我們抗拒不了煩惱,沒辦法的,你拿它沒辦法。它要你發脾氣,你就發脾氣;它要你產生貪慾,你只好產生貪慾。

持戒的人有什麼不同呢?他在煩惱活動的時候,多了一個警覺的功能,他會產生一種抗拒的力量。我們在煩惱活動的時候,內心會發出一個聲音,我不可以這樣做!這個聲音哪裡來的呢?就是因為你得到了戒體。

所以,一個受戒的人跟一個沒有受戒的人最大的差別,就是當他煩惱活動的時候,他會產生一種自我警覺的功能。這個警覺的功能,在戒律當中,從兩個地方表現出來: 第一個,事前的防範當一個染污的因緣在誘惑你時,要按照你過去的老毛病你一定會去做,但是受了戒以後,你會告訴自己,我不可以這樣做。也就是說,這個戒體在事前叫作「防非止惡」,它會對煩惱產生抗拒的力量。

第二個,事後的反省假設你控制不了,你還是去做了,這時候,戒體在事後會產生一種「增上慚愧」。你會有慚愧心,產生自我反省,然後趕快尋求懺悔的方法。我們一般人要是沒有受戒,做了錯事,大概就一直錯下去了。你一輩子就錯下去,因為你不可能改變自己。所以,戒體對我們的內心產生兩種力量:第一個,在事前的防非止惡,減少過失;第二個,在事後我們會產生一種自我反省。當你內心當中產生了「防非止惡」跟「增上慚愧」的時候,我們的定義就是說,你內心當中已經開始持戒了。你開始持戒了,你的生命也開始變化了。這個是戒的基本定義,就是一種警覺的功能。為什麼要培養這種警覺的功能呢?

這以下解釋它的道理。因為我們凡夫無始劫來有一個毛病,就是喜歡隨順妄想,去造很多的殺盜淫妄的罪業,而且我們的念頭一動,往往會跟邪惡的妄想相應,而很難去回歸到我們的真如本性。從經典上的描述,我們內心有兩種狀態:一個是真實的狀態,一個是妄想的狀態。所以,我們每個人內心是一個真妄的和合體。你看我們的本質是真實的、清淨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但是我們表面的這個玻璃,鏡子表面染了很多的灰塵、很多的妄想。而我們的起心動念,大部分會跟表層意識的妄想相應,因為它的力量太大。

所以,你看我們一般人,要造善很不容易,因為你要跟你內心那種善良的心相應,很難!但是一個人要造惡,你不用鼓勵,他自然就造惡。造善要鼓勵的,因為造善比較困難。我們凡夫要造善是比較困難,造惡比較容易,這是我們一般人的狀態。因為你的妄想是浮在表面上,而我們真實的善根是在內心的深處,所以我們跟外境接觸的時候,先刺激的、先活動的是你表層的妄想,所以「動與妄會」。我們內心,從佛法的角度,我們造惡的傾向大過造善的傾向,因為邪惡的力量是浮在表面。「是以大聖,樹戒警心,不得墮妄,還淪生死」。佛陀就看到我們眾生有這樣的問題,我們會先觸動煩惱,然後才會產生善根。

所以,我們必須要佛陀來製定戒法,來產生警覺的功能,才能夠不再墮入邪惡的妄想,不再產生痛苦的生死果報。從這一段的定義,我們可以了解到,比如說你一天當中都沒有去造殺盜淫妄,你的身口意很清淨,不表示你在持戒,不表示。你可能是「緣缺不生」,因為沒有造惡的因緣來刺激你。所謂的持戒就是說,當有惡因緣在刺激你的時候,而你還能夠產生一種抗拒的力量,產生一種對治的力量,這才叫作持戒。所以我們對持戒的了解是,你內心遇到了妄想的活動,遇到了染污的誘惑,你還是產生一種抗拒的力量,這個才叫作持戒。這是基本定義。

《菩薩戒修學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