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懺時怎麼做才能感應到三寶的加持

問:拜懺時怎麼做才能感應到三寶的加持,才可以滅罪呢?

良因法師答:「  依此運心,隨所興起,計功分課 " ,依著這個儀軌虔誠恭敬,隨文入觀,然後要 「計功分課」,每天要做定課,比如發願拜十萬拜。如果沒有固定的功課,心的力量沒辦法集中,今天想拜就多拜,不想拜就少拜,總是隨心所欲,這樣懶散的心,跟虔誠恭敬的心是不相應的,而且也不是專注的。

但如果規定每天五百拜或一千拜,直到拜到十萬止,有這樣決心的時侯,就會很專注。就像太陽底下拿個放大鏡來聚光,火就會燒起來。專注,才能感召三寶的加被,才會有力量。

事懺功德的生起,其實不是因為很努力的拜而生起,是因為努力的拜懺,感召到三寶的加持,所以能夠滅罪。

事懺的關鍵是他力的加持,三寶的加持力。因此要感應三寶的加持,必須得專注,專心的拜八十八佛,專心的拜大悲懺,或者專心的持百字明。專注到這個點上的時候,滴水穿石,就會有力量,就會感應到三寶的加持力。自已的專注就像放大鏡,三寶的力量就像太陽,兩者相互作用,火就著起來了。

問:為什麼說修事懺要有依止,修理懺也要緣事相呢?

良因法師答:「第一段敘懺意」敘述我們修事懺的意義,首先是「敘境心」,就是具體說明在面對修懺的境界時,應該怎麼用心。

「如世常行:或依堂塔、或依繕造、佛名經教、禮誦諸業,皆緣事起。依此運心,隨所興起,計功分課。」首先講到依止,「或依堂塔、或依繕造」  ,就是說要修事懺,必須有個依止。堂塔指殿堂或者塔廟,繕造指經典,比如修大悲懺、八十八佛,都要依據經論。塔廟、經典這是依止處。於所修的佛名號,或者經教的儀軌中。或是禮拜,或是讀誦,這些業行,皆緣事相而起。就是說修事懺,必須要有三寶的境界,作為我們內心的依托。使修懺者心有所依,方能感應三寶的加持,而能滅罪。

在此附帶一說,理懺一定不緣事相嗎?並不是的。

比如我們拜八十八佛時,如果能同時觀察能禮的我不可得,所禮的佛也不可得,卻仍然虔誠恭敬的禮拜。能這樣的禮拜,實際就是理懺了。所以說理懺,並不是一定把經本丟掉,把佛號放掉才叫做理懺。

就算緣著事相,持咒念佛拜佛,只要內心的智慧跟二空真如理相應,那就是理懺了。這裡說事懺緣著事相而生起,但不要誤解,緣著事相的儀軌而修,就一定叫事懺,把儀軌舍掉就叫理懺。

所謂的理,一切時一切處,穿衣吃飯都離不開這個理。要懂得這個理,拜佛也是理懺,持咒也是理懺。

弘一法師《南山律在家備覽》懺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