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8日,節氣白露,北方大部分地區進入秋季。 白露節氣前後,天氣多變,晝夜溫差大,冷暖交替,很容易引發人們的情緒變化,誘發消沉的心緒。

有些人可能會表現為輕微的情緒障礙:心情不佳,憂傷、悲觀,覺得什麼也沒意思,高興不起來;還有的人則可能出現焦慮症狀,導致食慾、睡眠等的質量下降,還會缺乏精力、舉動遲滯。

自古就有悲秋的說法,文人雅士用他們的詩詞歌賦表達出了他們的情緒: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萬葉秋聲裡,千家落照時。」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落無留意」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故而有了「自古逢秋皆寂寥」,「秋風秋雨愁煞人」 這也就難怪人們這樣解釋「愁」字的構成了:秋心謂之「愁」。 而情緒對人的影響很大,所以要想養生,這個時節最好是好好修心養性。

一、以佛家的觀點養性

以佛家的觀點養性,把「悲秋」的情緒變為欣賞秋天的月高風清,自然界的秋收冬藏,自會心境平和,收斂神氣。保持心情愉悅是戰勝悲觀情緒的基礎,應以辯證的眼光看待大自然的季節交替,保持神智安寧,不悲春傷秋。從而對飲食、鍛煉等等方面的養生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強日照和光照

據研究表明,加強日照和光照,可以增強人們的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鬱感。

當陰雨天或早晚無陽光時,盡量打開家中或辦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裝置,使屋內光明敞亮。人們在這種光線充足的條件下進行活動,可調動情緒。

三、多食用一些熱量高的飲食

情緒低落時,可以適當的喝點茶或咖啡,吃點香蕉等,可以起到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境的作用。

平時可以多吃些熱量高的飲食來滿足身體的需要,如肉類、豆類等。

陰天時,還應增加糖類攝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減輕憂鬱。

另外,在這個季節人們可以適當服用複合維生素B類、谷維素等,可調節精神情緒。

四、多運動,多參加一些室外活動

多到室外空氣清新、場地寬敞的地方散步、跑步、練太極拳、跳健身舞、打球等,這些活動都能調動情緒、緩解抑鬱狀態, 能夠有效的使人放鬆心情。

五、多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

佛家故事、經典等對修身養性都有很大益處,不妨多讀一讀。

六、多聽聽靜心的音樂

佛教音樂有寧心靜神,陶冶情操的作用,心情煩躁時候聽著自然就會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