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曰師長以五事視弟子:
一、順法調御 四、示其善友
二、誨其未聞 五、盡已所知誨授不吝
三、隨其所聞使解善義
有部根本毗奈耶曰弟子有五事方可教訶:
一、不信 四、情無羞恥
二、懈怠 五、近惡智識
三、惡口
但五法之有一,皆應教訶,比丘問言,如何教訶?佛言有五法:
一、不與共語 四、不與以善事
二、不與教授 五、不同室
三、不同受用
以此五法,隨宜教訶。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曰:‘阿難問佛:「師訶弟子,得無以小罪成大罪耶?」佛言:「不可不可,師弟之道,以道相感,自然常相信厚,視彼如己。己所不行,勿責於人。弘崇禮律,訓之以道。和順忠節,不相怨訟。弟子與師,兩具真誠。師當如師,弟子當如弟子。」’
佛弟子文庫 > 佛學次第統編 > 正文
【骨鎖勝解】 p0947 瑜伽三十卷十五頁云:若此死尸、或被食啖,支節分離,散在處處;或有其肉,或無其肉,或餘...(術語)對階段的漸進的之禪而名頓悟頓入之禪曰一味禪。琅玡代醉編三十二曰:有僧辭歸宗云:往諸方,學五味禪,歸宗...【無表色】 p1052 成唯識論一卷十四頁云:表既實無;無表寧實。然依思願善惡分限,假立無表;理亦無違。謂此或依發...梵語 ku?ala-mūla-samuccheda。略作斷善。依上品(高程度)之邪見,否定因果,稱為斷善根(根為諸善所生之因)。據...(物名)穿耳朵垂金銀之輪者。玄應音義二十二曰:彼國王等,或以金銀作此耳輪。舊經言耳渠者,應是也。...(雜語)佛菩薩等尊貴之容貌也。往生要集上本曰:跪七寶階,瞻萬德之尊容。...【滅定】 p1211 品類足論一卷七頁云:滅定云何?諸已離無所有處染,止息想作意為先,心心所滅。 二解 入阿毗達磨論...梵語 paramānu。又作極微塵、極細塵。舊譯鄰虛。物質(色法)分析至極小不可分之單位,稱極微。依俱舍論卷十二謂,...(一)三因佛性。智顗依佛性所具因之義而立如下三因佛性:(一)正因佛性,正乃中正之義,為遠離偏邪,是眾生本具之理性...【後得智相見俱有】 p0879 成唯識論九卷十頁云:諸後得智、有二分耶?有義、俱無。離二取故。有義、此智見有相...(名數)公案之數目。...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問: 值此末法時期,善知識難遇,眾生不知念佛。弟子曾發願幫一不信宗教的人進入佛門,但並不如願。是否應該放棄?...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然習氣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不痛加錐拶,何由頓革? 須猛念身世無常,幻緣虛假,人道難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觀念、態度等都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由此可見一斑。然而許多家...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此四句,名莊嚴虛空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煙雲...
從前,在波羅奈國的西北地區,有一位全國聞名的老師,門下有門徒五百餘人,都是些聰慧能幹的年輕人。 為了能準時起...問: 請問法師,對於一些信佛的人,信後遇到一些大的病苦,應該如何應對比較好,比如念什麼經,或者做法事超度可以...人的探險精神如果用在飲食上,一定能獲得更多的健康。以下這幾種健康食物,你肯定見過,也肯定吃得不多至少不會像吃...
阿彌陀佛的大願是他因地發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這種大願、大力是針對我們這些苦難的眾生而生髮。在他果地上,...
師對弟子
【佛學次第統編】
上篇:弟子對師長 | 下篇:王民 |
三舉之一,即惡性比丘破了戒不肯懺悔,眾僧勸說不聽,於是舉治而擯棄於僧團之外。...
骨鎖勝解
一味禪
無表色
斷善根
耳輪
尊容
滅定
極微
三佛性
後得智相見俱有
千七百則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發願度人進佛門但並不如願,是否應放棄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

家訓,一盞千年不滅的心燈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

不準時的公雞
信佛後遇到大病苦,應該如何應對
很少吃的幾種好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