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特伽羅】為梵語 pudgala,的音譯,意譯為數取趣、人、眾生,指輪迴轉生的主體而言。數取趣,意為數度往返五趣輪迴者。乃外道十六知見之一。即『我』的異名。佛教主張無我說,故不承認有生死主體的真實補特伽羅(勝義之補特伽羅),但為解說方便起見,而將人假名為補特伽羅(世俗的補特伽羅)。  原始佛教主張緣起,認為『諸法無我。但又承認業力與輪迴。到了部派佛教時代,許多部派建立了不同名稱的『我』,做為業力寄託及輪迴的主體。犢子部及其支派的『補特伽羅』,就是其中之一。補特伽羅有下列三種特徵:一、是輪迴的主體:在《異部宗輪論》中,說犢子部認為:『諸法若離補特伽羅,無從前世轉至後世,依補特迦羅,可說有轉移。』二、是記憶的主體:如《大毗婆沙論》卷十一謂:『犢子部說,我許有我,可能憶念本所作事,先自領納今自憶故。』是認識的主體:是六識之所依,如《大乘成業論》謂:『我體實有,與六識為所依止。』照以上所說,補特伽羅和外道的『神我』就無所差別了。故犢子部被認為是『附佛法外道』。所以《大毗婆沙論》和《俱舍論》中都立了《破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