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戰亂頻仍,到處是難民。在長江中游北岸有一座安國禪寺,寺內僅剩一僧。一日,一落魄書生來到寺內,說自己帶著妻兒老母流落到此,歇腳在附近青雲佛塔之內,一家四口飢腸轆轆,實在無法,只得前來乞食。

聽此言,僧人拿出一饅頭遞給書生。書生謝過僧人,緊緊捏著饅頭,急步走了。一個時辰後,書生又來了。僧人給了書生兩個饅頭。書生再次謝過僧人,一手一個饅頭,緊緊捏著,慢慢地走了。過了一個時辰,書生第三次來到安國禪寺。這回,僧人給了他三個饅頭。書生深深謝過僧人,雙手捧著饅頭,蹣跚地走了。又過了一個時辰,書生第四次來到安國寺。僧人給了他四個饅頭,並說:「對不起,施主,未曾想情況會如此糟糕,實在沒有更多的了。」書生用長衫兜住饅頭,朝僧人深鞠一躬,轉身踉踉蹌蹌地走了。

半個時辰後,一個女子哭著來到安國禪寺,見到僧人,撲通跪下,說:「大師啊,您救救我的夫君吧!」這位女子正是書生的妻子,她說書生已經餓暈在地。

僧人疑惑地問:「我已給過他十個饅頭,你家四口平均每人兩個半,他何至於餓暈呢?」

書生的妻子哭著說:「大師有所不知,其實,我夫君一個饅頭都沒有吃啊。」原來,書生拿到一個饅頭時,面對兒子、母親和妻子,他把唯一的饅頭給了兒子;拿到兩個饅頭時,他依次分給了兒子和母親;拿到三個饅頭時,他又依次分給了兒子、母親和妻子;拿到四個饅頭時,面對生命中最親近的三個人,他把饅頭依次分給了兒子、母親和妻子,還剩一個,家人都說:「你吃了吧。」他卻看看饅頭,舍不得吃,遞給了兒子,對大家說:「我已經吃過了。」結果,半個時辰不到,在親人分享饅頭的喜悅中,餓得太久的書生終於體力不支,一頭栽倒在地。

聞聽此言,僧人心中不禁感慨道:「有一個饅頭時,首先想到兒子,是舔犢之情,雖算慈父,卻是脫不了本能的俗人;有兩個饅頭時,再想到長者,有盡孝之德,雖算孝子,也不過是常人之舉;有三個饅頭時,終於想到伴侶,顧全夫妻之義,可算是好夫,但仍屬凡人一個;倒是這最後之舉可圈可點,有了四個饅頭,本該自己留一份,卻未留,果真有好修為,真正的善人啊,當救!當救!」於是,僧人跟隨書生妻子來到青雲佛塔,用僅剩的一個饅頭救活了書生,然後,念了一聲「阿彌陀佛」,空著手回到寺內。

半個時辰後,正在打坐的僧人倒在蒲團上,其實,他已經兩天未進齋食。如果說舍己為親人者是善人,那麼,為不相干的人而舍己者呢?應該是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