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那條被釣的魚,也別忘了慈悲釣魚的人

我是一個嗔心比較重的人,平時各種看不慣別人的不文明行為。比如看到有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公眾場合抽煙,都會皺著眉頭,一臉嫌棄。我雖然並不言語,但都被人看在眼裡。以至於有人問我,「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比別人好?」

我家附近有一條小河,夏天漲水的時候,附近的人都會用蚯蚓做餌釣魚。我雖不愛吃魚,卻總喜歡去釣魚。學佛之前看到有人釣魚,也會湊上去看看桶裡有沒有釣到魚。偶爾遇到剛好釣上來一條魚,就會覺得好開心。學佛以後,知道了所有的生命在被殺時,所經受的痛苦並無二致,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也漸漸知道了殺生的果報很嚴重,會讓人短命多病。

出於對生命的愛惜,也是對自己的保護,我開始慢慢戒殺。一開始還是很困難,看到廚房有蟑螂,猶豫之後還是會把它殺死。但慢慢地,我就可以做到了,比如被蚊子叮時,就只輕輕把它趕走,而不直接一掌拍死。

在戒殺成功之後,我就無法容忍別人殺生了。每次在菜市場看到被宰的雞鴨一類的動物,我都會一邊想著好殘忍一邊趕緊離開。看到有人釣魚,心裡也會很不舒服,可憐那些被釣的魚,並且嗔恨那個釣魚的人。

有一次在精舍共修時,大家討論到這個話題。師兄們便告訴我可以念佛迴向給那些被殺的眾生,祝他們早日往生極樂,我聽後便開始照做。一次,我經過學校的荷花池,發現有位大叔無視池邊「嚴禁釣魚」的告示,仍然在釣魚。我對那些被釣的魚心生憐憫,並念佛迴向它們,同時不由自主地對釣魚的大叔生起了嗔恨心。

在精舍和大家分享的時候,我便說了這件事,「今天出來的時候碰到有人在釣魚,那個人好沒素質呀,我就念佛迴向給了那些被釣的魚!」我期待著大家的肯定和鼓勵。

對面的一位師兄接了話:「你在可憐那條被釣的魚的時候,忘了那個釣魚的人,他也很可憐。從現在的事相來看,是他在釣魚。但是從因果的角度來講,他種下了殺生的因,必得殺生的果。在未來的某一世,他就有可能變成了那條被釣的魚。那個時候,我們就又會去可憐他。

既然我們都慈悲了那條被釣的魚了,為什麼不讓我們的慈悲心再廣大一點,及於那個釣魚的人呢?」

聽了這番話,我頓生慚愧。接著她又講到,「我們不釣魚,不殺生,是因為我們有幸聽聞到佛法,知道殺生的果報嚴重,所以不敢殺生。那個釣魚的人要是明白因果,他是不會這樣做的,因為一個人不會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從這個角度來看,那個釣魚的人是可憐的。」

最後她講到,「我以前就是那個釣魚的人。」我抬頭吃驚地看著她。這位師兄平時修行很精進,我非常尊敬她,把她視作我修行的榜樣,我無法把她和一個釣魚人聯繫在一起。

這番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因為我忘記了我自己也曾是那個釣魚的人,是那個故意踩死螞蟻、曬乾青蛙卵的人。由於佛菩薩的慈悲,我才能有幸聽聞佛法,曉知因果。我自己造了這麼多的惡業,佛菩薩都慈悲著我,身邊的善友、善知識都欣然地接納著我,在我的修行路上給予支持與指導。

為什麼我剛剛比那些未聞佛法的人做的好一點以後,就開始嫌棄、嗔恨他們了呢?我就如同一個剛剛得到捐贈的窮人,拿著善知識給予的寶物洋洋自得,卻瞧不起曾經和我一樣貧困的窮人。為什麼我不能把這些寶物與他們分享,同享這份快樂呢?

現在再看到類似的情景,我都會念佛同時迴向給殺生者與被殺者,並真誠地祈禱他們能早日聽聞佛法,遠離無明、惡行,遠離痛苦。

最後,感謝身邊給我修行指導的善友,讓我意識到我的問題所在。同時,希望我日後能更坦誠地面對、接納自己的不足,聽取別人的建議,精進修行,一步一步踏上解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