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尚且無常,何必勞心外物

法因,字刳心,俗姓顧,明州(今浙江慈溪)人,學法於草庵道因法師,凡是道因法師所說的法,法因都能窮盡其中的要旨,當時的人稱他為「小因」。

法因曾經住持廣壽寺三十年潛心修行淨土法門,並且晝夜不斷地講經弘法。有施主來佈施,如果無法拒絕,則只收受少分的供養。他所居住的房舍,有人勸他重新整修,法因回答說:「這個身體尚且都是無常,又何必去勞心外在的事物呢?」

南宋光宗紹熙四年,也就是西元一一九三年八月,示現疾病,在禪定中見到極樂淨土的觀音、勢至兩大菩薩。告訴左右的徒弟說:「我現在看到的法華道場,和平常所見到的大不相同。我將要走了。」

然後就集合大眾誦《觀無量壽佛經》,稱念佛號。有人請他遺留偈頌,因此書寫說:「我與彌陀本無二,二與不二並皆離,我今如此見彌陀,感應道交難思議。」然後挺身端坐,結手印而後往生。

【按】

司馬遷在《史記》中講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對凡夫而言,人生最大的追求,莫過於名聞利養。而法因法師面對大眾的供養,能拒則拒,不能拒也只接受少分。面對大眾勸他重新整修房舍,他側告訴大家「身體尚且無常,何必勞心外物?

法師用他的言行讓我們看到:凡夫所追求的,正是菩薩所放下的。他身體力行地為大眾展示了空性該如何去觀,如何去修。讓我們認識到沒有追逐貪慾的「我」,也沒有所追求的貪慾的「境」,這些都是虛妄不實的。

法師最後用「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的示現為自己做了最好的證明:淨土行人必須放下向外攀緣的心,滅除自心中貪慾的煩惱,一心念佛,求生極樂,這樣才能出離生死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