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內身觀章句經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一切一其心,  皆聽美言訓,
 佛所從得道,  且聽我彼經。
 彼空亦不斷,  有行皆非常,
 夫行不敗壞,  佛以講授經。
 深微難見事,  非章原之句,
 通彼能敷演,  是以故為師。
 從本以存本,  有造法之積,
 從慧以除棄,  上士所講說。
 所從因緣有,  有行皆無有,
 亦有前世除,  無知彼諸行;
 亦如欲演身,  日親之所講,
 大災患無數,  皆以歸流身。
 刪定如本文,  所演眾要言,
 靡麗五字句,  明誓以勸勉。
 以頌文具足,  偶字音商備,
 若花實雜糅,  皆聽彼我誨。
 身非人非命,  不丈夫非士,
 若體若不艶,  斯事都無彼。
 夫身造而有,  以有即敗亡,
 無強皆歸命,  如沫蹈踐碎;
 無強則無常,  無常即無樂;
 無常亦為苦,  非身身非我;
 身非常亦苦,  非彼應為身。
 若體艶我有,  身都無可有;
 若以都無體,  有存亦有亡。
 慧者以本末,  何彼已有體?
 若以無主者,  不得以自由,
 有校計若此,  何彼體我有?
 斯體身為空,  體我有為虛,
 應因緣為有,  非身逝心造,
 非眾人身造,  亦非自身造,
 都無身有造,  亦身無不造。
 以身無造者,  從彼為得諦。
 亦非都骨節,
 從前世方來,  亦非天造身,
 非神所化城,  非無行無本,
 無因為自有,  是身有所由,
 有事亦有物。  有本有所起,
 稍稍為生有,  本以癡亦愛,
 心與愛有漏,  亦有縛亦結,
 行二品為漏。  斯為本亦餘,
 世與受因緣,  以由彼斯身,
 以漸能致有。  初始有精沫,
 精沫為轉凝,  足為生兩兩,
 以兩為轉厚,  以序有四體,
 為生頭第五,  若干骨積聚,
 從行為用成,  頭九為髑髏,
 頞[出*頁]為二骨,  齒根三十二,
 齒三十二骨,  頸為與耳本,
 鼻為與上腭,  心與頸嚨喉,
 凡為骨八十。  頰車與頸四,
 咽亦為骨四,  左臂與右臂,
 凡有骨五十。  若其斯左脇,
 應有十三肋;  亦斯右脇然,
 應有肋十三,  斯為四十八。
 三三三相連,  二為二相連,
 其餘不相連,  身者以為彊。
 如束葦無彊,  嵴膂三十二,
 尻與腰為三,  若其斯左脾,
 骨為二十五;  右髀為亦然,
 為骨二十五;  肩髀有骨四,
 凡三百二十。  敷演名之諦,
 佛以日斷嗣,  彼叚悉以聚,
 諸根為以縫,  非瘡而裹之,
 肉血以塗[打-丁+荼],  如木機關縷,
 為如幻師幻。  骨機關亦然,
 以筋纏縛成,  合聚骨若此,
 以為是形體。  愚者莫不著,
 智者而不著。  生革以隱蔽,
 九孔為大瘡,  周匝為滲漏,
 不淨腐臭處,  口啄如為孔,
 滿之以諸穀,  是身為若此。
 以進若干腑,  毛髮與爪齒,
 塵埃亦皮革,  骨節亦骨髓,
 為凡筋與脈,  胃與心亦脾,
 大腸亦小腸,  肝與肺亦腎,
 脂[月*費]亦大便,  淚與唾亦汗,
 鼻涕膏亦血,  寒熱肪小便,
 [膍-囟+山]之與[膍-囟+山]膜,  皆以沉沒彼,
 如泥塗老牛,  如其成不知。
 身之內與外,  夫城骨與牆,
 肉血為塗嚴,  為怨所破壞。
 恆為以內外,  彼央若干百,
 以為貪其肉,  其外亦災害,
 皆以多尤彼,  斯身腐敗壞。
 譬如久故城,  晝夜供侍之,
 壞如已復壞,  如坎與空聚;
 恆盜賊俱止,  取之欺殆人,
 身為毒虺穴,  夫毒虺劇毒;
 恆於身居止,  喜怒毒奸弊,
 孚不和大毒。  正使滿百歲,
 恆以和安隱,  忿則無反覆,
 須臾復不安。  斯身為災禍,
 嫌而有恐畏,  如虎游荒澤,
 有畏多恐怖。  諸念為以仰,
 為一切苦器,  亦為諸劇事。
 斯身主為受,  沉於苦之法,
 一切諸病宅,  為老死之法。
 身為增恩愛,  苦以寒與熱,
 或風而不和,  是則病如生。
 為敗壞諸根,  失疾賊害人,
 老死笮厄人,  如雪聚得火,
 疾而為解釋。  斯若此無數,
 身之多災禍,  吾所演一切,
 未能已備具。  要以為諸苦,
 腐身為不實,  多因緣以成,
 大耶以為軀。

佛說內身觀章句經

十一因緣章

佛言:「行者有十一因緣,滅道制令人不墮惡道,當不識者,謂萬物。一為大會,謂人眾;二者多食,謂諸美,亦謂過飽;三者為多行,謂多業;四為多喧,謂多語;五為多睡眠;六為會聚,謂禪中;七為習行,謂多事;八為愛身;九為輕,謂非法語;十為貪,謂多欲;十一為不好善處居,謂惡人中。行道者當斷是十一因緣,得道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