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i 1.持誦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薩心咒、亦稱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敬心,來問因緣。 一鬼問言...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如意寶輪王陀羅尼...讚觀世音菩薩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 大唐三藏不空譯 稽首觀音大悲主 願力洪深相好身 千臂莊嚴普護持 千眼光明...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悲咒修持儀軌...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整理並註音。句讀及註音僅供參考。特此說明。...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華嚴一乘十玄門 大唐終南太一山至相寺釋智儼撰承杜順和尚說 明一乘緣起自體法界義者。不同大乘二乘緣起。但能離執常...佛說略教誡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無量苾芻眾俱。 爾時佛告諸苾芻...佛說五蘊皆空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爾時世尊,告五苾芻...略論安樂淨土義 釋曇鸞撰 問曰:「安樂國於三界中,何界所攝?」 答曰:「如釋論言:『如斯淨土,非三界所攝。』何以...佛說末羅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時有國王,號曰末羅...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十二佛名神咒...佛說八佛名號經...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一千三百五十...(1255~1319)元代僧。龜城(雲南)人,俗姓王。字雪庵。幼即慧異,見雄辯法師所譯經論,生大歡喜,依之以梵語作歌...(地名)又曰羅閱耆,羅閱,羅越,羅閱祇迦羅,羅閱揭黎醯,囉惹訖哩呬Rājagṛha等。摩竭陀國王舍城之梵名也。法華...
十二因緣的推動,它的核心在於我愛執。就是我們在業力當中,我們卻要去主宰我們的業力,這才可怕,那種想要主宰業力...
趙朴初先生92歲時寫了一首《寬心謠》,讀來發人深省: 《寬 心 謠》 趙朴初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一)宗教常識 在世界上,屬於全球性而且歷史悠久的宗教,只有三個:1.發生於印度的佛教;2.發生在中東的基督教;3.回...
山珍海味雖然可口,卻不一定健康。如今人們吃東西,營養健康往往擺在首位,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吃的貴並不代表著吃的...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十法界之根本。不明此法,非但無由親證本有真如佛性,即世間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道,...
有些人聽說受戒後所犯的罪要比不受戒所犯的罪還要大,便不敢受戒,這種態度是完全錯誤的,《入中論》中說:增上生及...
問: 眾生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復作一切罪業,無惡不造。云何臨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過三...
過去有一個禪師,他參訪一個善知識。他到了那個地方就住下來,不走了,就做善知識的侍者。做了幾年以後,有一天晚上...對立不見得是壞事,有時候相反的兩個立場,往往能激發出創意的火花。例如做學問,因為理念不同,彼此腦力激盪,反而...
《佛遺教經》中講: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關於安忍的力量,我上過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是來自兩個老居士的一...修普賢行願法門,發廣大的菩提心,盡虛空、遍法界,盡未來際不間斷地教化眾生,這樣地去行持,不說斷自煩惱,而自煩...問: 念佛有哪些規矩,有什麼注意事項? 答: 念佛本是淨土宗的一種修持方法,看起來很容易,做起來難,其實真正的念...
【註音版】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上篇:【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 | 下篇:【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留支譯本) |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非無差別之勢;事依理顯,自有一際之形。其猶病起...
文殊菩薩心咒
餓鬼報應經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註音版】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註音版】讚觀世音菩薩頌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
【註音版】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註音版】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註音版】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註音版】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華嚴一乘十玄門
佛說略教誡經
佛說五蘊皆空經
略論安樂淨土義
佛說末羅王經
【註音版】佛前上供儀
【註音版】十二佛名神咒
【註音版】佛說八佛名號經
文殊師利問經
【佛教詞典】玄堅
【佛教詞典】羅閱祇

人生只有兩個東西

趙朴初《寬心謠》
聖嚴法師《學佛的基礎》

餐桌上4種最不起眼的長壽菜

流通佛法,須具內護外護

不受戒,犯了錯是否就不嚴重

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云何臨終十念即得往生

原來一切都在
聖嚴法師《勿把可敬的對手當做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