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的短促,這是我們應當要覺悟的!一個人的一生,縱然長壽活到一百年,一百歲的人畢竟還是少數。一百年的時間,實在說,非常地短促,一剎那就過去了。在一生當中,這個日子究竟怎麼過?過得有沒有意義?有沒有價值?現代人講,你在一生當中,對於社會、對於國家究竟有哪些貢獻?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佛法所講的範圍就更大了,不是對這一個社會,不是對一個國家,而是對盡虛空徧法界的諸佛菩薩、一切眾生,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事情,這就有意義了,這個一生就沒有空過了。所以學佛,學佛的什麼?一定要學佛的心量。佛的心量廣大無邊,經上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這個心能包太虛空,太虛空是我們所知道最大的了,心包太虛;量是度量,度量能容納恆河沙數的大千世界,量周沙界,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我們今天所以不能成佛,不能恢復自己的智慧德能,你要問什麼原因?心量太小了。現在人心量很小,小得很可憐,兩個人都容納不下,這怎麼能成功?所以首先要把心量拓開,要能夠包容,不跟一切人、一切事斤斤計較。佛在《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是虛妄的,還有什麼好計較?佛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能夠常常作如是觀,自然會心開意解。心開意解,你就快樂了!

你看佛門裡面,第一個教給我們的就是歡喜。你一入佛門,頭一個看到是彌勒菩薩,笑嘻嘻的,這就是教你要笑臉迎人,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中國人造彌勒菩薩的像,都造布袋和尚的像。布袋和尚出現在中國南宋臨安,就是現在的杭州,他跟岳飛同時代,他的特徵是滿面笑容,肚皮很大。他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悅相」,對待任何一個人都歡歡喜喜,一切是非善惡統統都能包容。中國俗話說「量大福大」,佛家的道場把彌勒菩薩的塑像放在山門的當中,教人什麼?量大福大,要能夠包容。這是教給我們的,我們要把這個帶到我們的家庭,帶到我們的生活上。

學佛要什麼條件才能入佛門?心量像彌勒菩薩那樣大,能包容一切,就可以入佛門。經上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一定要把心量拓開,為什麼?這是真心,心量本來如是!我們現在的心量很小,不能容忍。社會為什麼這麼動亂?就是彼此不相容。不相容才有爭執、才有鬥爭;每個人心量都很大,都能包容,這個社會就祥和,就和諧,就不會有爭執了。所以學佛的人心量要廣大,從今天起,一定要發心,起心動念要想到別人的利益,想到整個社會大眾,想到整個世界的眾生,常常能這樣想,我們的心量就拓開了。

不要想自己,念念要想廣大的群眾,我們要想到社會,想到這個世界,這是最低限度的。諸佛如來他們的心量比我們大得多,他們心中所想的,是盡虛空徧法界一切眾生,那個心量就太大了!

常言說得好,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為什麼他念佛念得那麼好,不能往生?心量太小,起心動念自私自利。如果起心動念就想到自己的利益,諸位一定要知道,決定不能往生。西方世界,經上講得很清楚,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心量小就不是善人,念得再好,阿彌陀佛歡迎你去,那邊大眾不能接受你,因為你心量太小。

彌陀的心量,是要普度法界一切眾生同成佛道。一定要有這樣的大心量,才能與阿彌陀佛的心、願相應。因此,我們要想這一生當中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淨土,我們要跟阿彌陀佛學,我們起心動念要利益一切眾生,換句話說,我們要多為一切眾生的利益著想。不要想自己,起心動念想到廣大人群的利益,這就有福了,這個是真智慧!大家有福,我當然有福;大家有利,決定少不了我一份,因為我是大眾當中的一份子。所以學佛先要把錯誤的觀念改過來,也就是改正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

我們的想法、看法與諸佛如來,特別是要與阿彌陀佛完全相應,這樣才能夠學佛。不要為個人著想,不要為一個家著想,那個圈圈太小,那個修福積德非常有限。學佛的人一定要把心量拓開,為整個佛法著想,為一切眾生真實利益著想,這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