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佛陀一生的行誼,初發心是在做太子的時候,看到世間眾生的痛苦,經典裡面所記載的,說他出去郊外去參觀考察,看到生老病死,他體會就很深,那個時候他才十幾歲。十九歲離開家庭,舍棄了王位,舍棄了富貴的生活,這是給我們示現的,告訴我們什麼事情?世間榮華富貴不是真的,不能長久,凡是不能長久的一定要舍棄。學什麼?去找真常,真正能長久、永恆不變的,我們要求這些。雖然初發心的時候沒說出來,可是這裡頭的意思統統具足,圓滿的表現出來。首先告訴我們,人生在世間不能不老、不能不病、不能不死,生之苦不談,生的苦我們早忘掉了,可是佛在經典裡面講生苦講得很詳細。可是要不是菩薩、不是阿羅漢,就很不容易體會到佛說的生苦。佛講一個人投胎,在母親胞胎裡面七天七天的變化,你說那個時候沒有顯微鏡,也沒有X光,佛怎麼知道的?講得比現在科學家所觀察到的還要詳細。用現在的科學,只能夠觀察到他在胎胞裡面的變化,是肉身的變化,而佛能夠說他的情緒、感受的變化,這是我們現在科學技術還達不到的。所以佛經裡頭確實有高等科學,我們讀了之後感到非常的驚訝,佛沒有一樣不知道。

所以,對於人到這個世間來為什麼?他在經上一句話道破,人到世間來幹什麼的?人生酬業,酬是酬償,業是業報。你來幹什麼的?過去生中修的善,你來享福的,過去生中造的罪業,你來受罪的。人與人的關係,這是講一般關係,六道眾生迷惑顛倒,迷失自性之後,這個關係是什麼?關係就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四種關係,沒有這四種關係不會遇到。關係到最重的時候,最嚴重的時候就變成一家人,疏一點就變成親戚朋友,沒有關係的人,你這一生見面招呼都不會打,陌生人,不相識。我們走在路上,素不相識,見面他對我笑笑、點點頭,那都是過去善緣,我們見面可能一生就這麼一次。也有遇到的,也是個陌生人,見面他就討厭你,瞪著眼睛,好像很不高興,那也是業報。這是最輕的,一生當中就碰到這麼一次,那就報了。你從這些微細地方去觀察,佛說的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這裡面含的很深的意思,就是教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真正明白的人、覺悟的人,他要做的是什麼?他要做的第一個是消自己的業障,第二個要化解怨結,不但不跟人結怨,過去今生所結的怨,那是不知道,迷惑了,結的怨,現在要把它化解。這兩樁事情做到之後,才談得上精進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