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彌陀經》一心不亂,《無量壽經》至心信樂,《觀經》具備三心,攝取不舍,善導大師金剛深信,請問皆是平時往生決定義嗎?身為在家淨土行人要如何才能做到往生決定?

大安法師答:《阿彌陀經》翻譯「一心不亂」,玄奘大師相應的經文翻譯成「一心繫念」,那麼這裡面在一心不亂的理解方面,各個祖師大德各有不同界面的理解,答案也是千差萬別。「一心不亂」如果按照天台家的註解,那麼有事一心不亂,有理一心不亂,這談這個都是談功夫了。那事一心不亂是伏斷見思惑,理一心不亂是侵斷塵沙破無明,破一品無明才得到理一心不亂。如果說用這個標準來考量,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達不到這個水平,智者大師示現是觀行位。蕅益大師示現名字位,名字位不僅見思惑沒有斷,連伏都沒有伏住,所以都沒有夠得上事一心不亂的程度,但是這兩位祖師都往生了。所以這個一心不亂我們不要過於執著它的這種功夫,而更要強調我們只要具足信願稱名。

你能得到一心不亂固然好,事一心不亂往生到極樂淨土的方便有餘土,理一心不亂往生到實報莊嚴土——破無明瞭,但是我們信願稱名,雖然是散亂心,可能連煩惱都沒有伏住,但是仍然可以蒙佛慈悲加被往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所以這個《無量壽經》講「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這是十八願的前提,十八願的前提它是從信願感通佛力往生的勝妙來談的,「乃至十念」——乃至你念十聲,十聲通臨終也通平時,所以它沒有設置什麼高的門檻。但是我們也不要認為它很容易,為什麼?

你至心信樂的心態不容易了,至心是至誠心,非常真誠的心,沒有一點虛假,你的信是至信,那是清淨的信心、圓滿的信心。你的樂,你對於這個信心決定往生,你產生的心生歡喜的這樣的心態。這個都要我們不斷地聞思修,建立正信、正見、正行才能逐步得到的。包括《觀經》講的圓發三心即得往生,「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這是九品往生都要共具的一個條件,但是也是不容易的。至心就是至誠心,你看我們生活在五濁惡世這個末法的時候,我們的心是最容易欺詐的,自欺欺人的。雖然口頭上說天天要往生往生,但是你叫他花點時間念佛,「誒呀,我這個事也沒有做,那個享樂還沒有來得及,慢慢來吧。」

天天說我要往生,真的阿彌陀佛現前,她又害怕了,還要跟阿彌陀佛請幾年假了,貪生怕死。所以這個至誠心我們確實淨業行人慢慢訓練,可能世間法需要炒作機心,但是修行越老實越好。你不能跟佛菩薩去玩什麼手段,佛菩薩太厲害了,舉心動念都知道你是什麼情況,越老實越好。深心就是深信之心,這個信心不是一般的淺信——深信!善導大師把深信概述為兩個內涵,從兩方面展開深信的詮釋:第一個,是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無量劫以來頭出頭沒,無有出離之緣。自身就是我這個業報身,要有自知之明,生死罪惡凡夫。罪惡生死凡夫,罪惡是來自於對自己念頭的觀照,我們舉心動念的都是罪惡,於是就感得生死輪迴的苦果。我們是這麼一種現狀。也就是說在五濁惡世我們出生在這個世間都是如此。五濁惡世怎麼出來的?是有惡人才能製造這麼一個五濁惡世,所以我們這些人都屬於五濁惡世的惡人,就是罪惡眾生。

所以這就他要有一種這樣冷靜的面對自己念頭的真實來觀照自己、考量自己、拷問自己、解剖自己。所以無量劫以來我們曾經也想修行、想出離,但是頭出頭沒,常沒常流轉。常常沒就沒在三惡道裡面,好不容易僥倖得人身,但是在人身裡面你靠自己力量修行還是沒有辦法出離。沒有辦法出離的原因就是無有出離之緣,缺乏這個緣,緣是什麼?就是他力。我們靠自力出不去,如果沒有佛力,我們是永遠在這裡常沒常流轉。那法藏菩薩為什麼發願,而且用這麼長時間發願、無量劫來圓滿願?實際上他是要成就一個緣,成就讓我們出離生死苦海的緣。所以第二個相信就要相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救度我等,無疑無慮,乘托佛力,決定往生。

你要有這種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就是我們出離之緣,而且不是一般的緣,是增上緣、是強緣,他的力量很大,是一個航空母艦一樣的大願船。我們只要信願稱名,你登上了這條大願船,你不要憂慮不要懷疑,乘托這個大願船的力量就能到達解脫的彼岸。你要有這兩種深信:深信自己自力的怯弱,深信彌陀的那種救度力量的不可思議決定穩妥,你就構成了第二個深信。第三個就是迴向發願,你所有無論修世間的福德,淨業三福,還是執持名號的正行,你都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叫往相迴向,前往西方極樂世界迴向。所以你絕對不能迴向其他的,就是迴向一點——往生。然後你還要發一個願:等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我還要回來救度有緣的眾生。這叫還相迴向,還就是還要回來救度眾生。

往相迴向和還相迴向的整合就成就大悲心,跟阿彌陀佛的願相應。所以你圓發三心、老實念佛,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就能夠攝取不舍。阿彌陀佛怎麼把我們攝取,攝就是攝受,取過來,取就是在很多眾生中特別把你選出來,然後緊緊地抓住。不舍就是不讓你再到三惡道裡面去了,不讓你再漏網了,直接讓你到極樂故園裡面去。所以攝取不舍的一個前提就是你要念佛,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遍照十方世界,專攝念佛人回歸淨土。

攝取不舍,這就是有它的選擇性。我們上午打的比喻,你的電視台發射的信號雖然是都來了,但是你如果有一個電視機它才能顯現,就這個意思。我們跟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攝取不舍能夠得到,就是你要老實念佛,你老實念佛阿彌陀佛才攝受不舍。如果你不念佛,天天搓麻將,那對不起,你該怎麼輪迴就怎麼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