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條件

在這個修行波羅蜜的過程當中,常恆地不忘失菩提心。就是這個菩提心不能有忘失,更不能完全沒有。你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都為魔業,更何況你沒有發菩提心,那修行就更沒有什麼好的結果了。

所以發菩提心是大乘修行佛法必要條件。所以現在,原來講受菩薩戒的情況,受菩薩戒不需要其他的前提,他就是有發菩提心的前提。你發菩提心,是菩薩的種性,你就可以受菩薩戒。受菩薩戒就表明你已發菩提心了,你跟未來成佛就接上一個因緣了。

原來我知道我們新加坡居士不敢去受菩薩戒,去年李文發居士帶了一個頭,去受了菩薩戒。一受菩薩戒他感覺到自己心性上的轉變力量很大。所以我們希望在座的諸位,也發心去受菩薩戒。受菩薩戒的戒體不是盡形壽,而是盡未來際,生生世世不失去的。這就是讓我們具有著修普賢行願的一個心態,生生世世不忘失菩提心。

這樣,你又在菩提心的心態當中,修行種種波羅蜜,就能夠有很強的對治三障煩惱的力量,這就滅除障垢無有餘,伏滅煩惱。一切妙行皆成就。伏滅煩惱,然後使他修行世出世間的大乘行,都能夠得到成就。這是由於普賢行願力加被故,也有你發了菩提心故。

這樣他就在出世間,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諸惑就是在自己的煩惱裡面,在自己的煩惱和自己的惡業裡面。以及魔境,魔境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現實的環境。大家都是追求金錢,追求權勢,追求五欲的享樂,好吃懶做,這些都是魔。

現在是法弱魔強的時代,現在這個魔境的力量越來越大。由於我們在這個魔的境界當中呆久了,還覺得它很正常,甚至以魔為伴,這很麻煩的事。所以修行普賢行願,你得認證這些五欲六塵誘惑都是魔境,你得要從這裡出來,你得要厭離,你得要對治,你不要完全地擁抱這個魔境,那你自己也一身的魔氣,你也就是魔子魔孫了。

所以這個普賢行願,在這個世間道中,這樣的五欲的魔境當中,你要有解脫的渴望。這種渴望,就像比喻成你是一朵蓮華,這個蓮華,它是清淨的,它在水中,但是它從水中長出來,長在虛空裡面,所以出污泥而不染。就比喻一個修道人,蓮華的根,蓮藕是在污泥濁水裡面,但是你的蓮華蓮葉要長在虛空,不能同流合污。

當你長在虛空裡面的時候,這個污泥濁水不僅不構成障礙,反而成了滋養蓮華的一個養料。這就是即煩惱為菩提。所以修行普賢行願,自己要像蓮華出污泥而不染一樣的,那樣的一個潔淨,那樣的一種解脫,這就是指世間的解脫。那個污泥濁水代表世間的煩惱,你不著水,長在虛空,代表你得到了解脫。亦如日月不住空。

日月代表我們出世間法的功德,你的日月的光明出來了。但是你不能住在虛空裡面,要無住。日月不住空,表明你得到了這個空性的涅槃,但是你還要不舍慈悲心,要去度眾生,不能住在涅槃裡面。所以我們常常講大乘佛法,由於你有智慧故,不住生死,有智慧,你就離開生死;由於有慈悲故,不住涅槃,你要去度眾生,這就是成就自他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