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絕對沒有成功的可能

昨天我講到《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的一首偈語:「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我們過去的業障如果有形有相,虛空都容納不了,大海也裝不下。我們過去所犯的罪、所殺的生、所吃的眾生肉,骨頭堆積如山,血水流成河流。這不是一種猜測。生命無始終,業障也無始終,過去所造罪無量無邊。

當然,與此同時也修了許多善法,過去所修的善法也是無量無邊。如果過去只有業障沒有善法,只有惡業沒有善業,我們這一輩子也不可能生為人身,聽聞佛法,知道發心修行。這也是無量劫來所種的善根成熟,而感得的一種福德因緣。在有懺悔心、慚愧心的同時,又要非常慶幸自己得遇佛法,知道修行。正因為有這樣的因緣,我們對過去的業障知道懺悔,對今天所修的善法知道迴向。如果僅僅想到一面,或者只想到過去所作的惡業,或者只想到過去所作的善業,那都不是對自己的全面估計。要把兩點都想到,這是比較符合實際的。

眾生在因地中,現見眼前一切眾生,就可以類比自己在因地中的所作所為。我們眼前這一生這一世,善惡參半,無記居多。能夠知道修善法,能夠在人世間平平安安地生活這幾十年,都是過去生中善業的感召,所以要感到慶幸。正因為有過去這些良好的基礎,我們就要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地發揮善的力量,扼制惡業,息滅妄想,好好懺悔自己的業障。

懺悔業障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事懺,一種是理懺。理懺和事懺要結合起來。僅僅有理懺沒有事懺,無量劫以來的貢高心、我慢心、無慚無愧的心折伏不了;只有事懺沒有理懺,不明道理,就會著相,會感覺過去無量無邊的罪業,怎麼能夠懺悔乾淨呢?所以要事理結合。

所謂事懺,就是讀誦大乘經典,禮拜諸佛菩薩名號;所謂理懺,就是要知道:「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一切罪業都是從心而起,就要在心地上用功夫,讓造罪的心轉變過來,成為修善法、修實相的心。造罪的心轉變了,罪業也就隨著轉變。「心亡罪滅兩俱空」,罪性不可得,心地就能夠得到淨化,得到提升,得到寬慰。我們要在懺悔清淨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行善法,悟解實相,成為一個真正身心清淨的人。

懺悔在佛門中是修行的一個大法門,所謂懺悔法門。特別是天台宗,有許多事懺與理懺相結合的懺法。天台宗的祖師大德根據佛經寫成懺本,懺本中有許多深刻感人的懺文,便於我們在佛前晝夜六時求哀懺悔。有的居士第一次接觸《藥師懺》或者《梁皇寶懺》,讀到那些懺悔的文辭,回憶到自己的身世,就不禁痛哭流涕,覺得每一句都講到了自己心上,每一句都如實表達了自己的懺悔之心。如果真正能夠把懺文和自己的心態、和自己的所作所為結合起來觀想,禮懺就能真正如理如法,真正能夠起到懺悔業障的作用。

讀誦大乘經典也是懺悔業障的重要法門。讀誦經典是一種法門,還有一種法門就是拜經。從小部頭的經開始拜,比如說先拜《金剛經》。每個字拜一拜,規定一天拜幾百字上千字,這樣連續拜下去,一年可以拜好幾部經典。有的拜《法華經》,有的拜《華嚴經》。

我們這次去馬來西亞,素聞法師那裡住了一位老比丘尼。這位老比丘尼並不識字,但是她懂得拜經。她拜《法華經》,一部一部地拜,幾十年如一日,光是她拜破的《法華經》就有七八部。大家想想看,一部經要翻多少次才會破。她幾十年都是如此,就修這個法門,每天早上兩三點鐘就起來拜經。這位老比丘尼七十多歲了,看起來身體非常健康,就好像五十幾歲的人一樣,做事非常了貼(方言,意為利索),說話也非常了貼,很有精神。她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就只知道懺悔自己的業障,就只知道拜經。她修這個法門,能夠在身心上得到轉化,那就說明她有受用。

我們也有很多居士發心拜經。拜《金剛經》的有,拜《法華經》的也有,就是有時候這個心穩定不下來,總喜歡見異思遷。今天有人說修密宗殊勝得不得了,只要持一個咒,做到三密相應就可以即身成佛,馬上就改變法門,要去找這個活佛找那個上師,持什麼咒。跑來跑去,結果效果也並不佳。又聽說念阿彌陀佛好,只要念到一心不亂,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來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裡快樂得很囉!吃了飯什麼事也不幹,就一心念佛,念了三天下來沒什麼反應,又堅持不下去。

總而言之,老是改變自己修行的法門,改來改去,修了十幾年,修行二十年,一點受用也沒有。今天走來問師父我要怎麼修行,明天走來還是問這個問題。

趙縣有一位居士,十幾年以來,每次見面都是問這個問題。告訴了她很多方法,她就是不用。她就想著師父能夠幫她解決問題,能夠代替她做一切。那是不可能的。如果這件事情別人能代替得了,釋迦牟尼佛早就給我們把這個事情做完了。釋迦牟尼佛發願要度盡一切眾生,可是還是有這麼多眾生在輪迴中受苦受難。

那就說明佛只是一位老師,只是一個教育家,只是告訴我們一些辦法,佛不能代替我們做任何事。只是告訴我們路要自己走,別人代替不了。一切想要找法門的人,想要說怎麼修的人,就要認準一個法門,莫換題目,二十年、三十年地做下去,保險有成就。在做的過程中,就會不斷地使生命得到昇華,使身心有受用。

一切法門就像是藥店裡的藥一樣,藥無貴賤,對症者良。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病,有時候需要很貴重的藥來治那種比較複雜的病,傷風感冒這種病,幾塊錢的藥就解決問題了。不能說這幾塊錢的藥就能解決問題覺得還不過癮,非要花上幾百塊幾千塊錢的藥費才好。何必呢?病好了,就不要再吃藥。在吃藥的過程中,只要是對症,就堅持把藥按時按量地吃完再說。感冒了,今天吃一片阿司匹林不行,明天吃感冒膠囊不行,不能堅持吃,經常換藥,換來換去,結果感冒越來越嚴重,非得打針不可。

這都是由於自己不能堅持。要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需要堅持不懈,修行路上的大問題,要解除身心煩惱,更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要認準一個法門,光是後悔,光是慚愧,不解決問題。有慚愧心,有懺悔心,再加上努力地修行,那才能解決問題。

一個人看到許多人在河邊捕魚,每個人都有收穫,他在岸上手舞足蹈,羨慕不已。一方面是羨慕,一方面也覺得自己沒有工具,魚捕不到手。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就是講的這種人。許多人修行都成功了,許多人修行都有受用了,我怎麼就這麼多的業障,修來修去總是效果不明顯呢?要想效果明顯,就在這個感覺到效果不明顯的地方來用功夫,多反問幾次,為什麼效果不明顯?是方法不對路,還是堅持不夠、努力不夠呢?多反問幾次,真正抓到問題的實質,抓到痛處了,自然一下子就會痛下決心,不能老像這樣子地徘徊。徘徊來徘徊去,人生幾何?再徘徊幾次,不是阿彌陀佛來接你,而是閻王老子要你的命!所以一定要認準法門,堅持不懈地努力,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絕對沒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