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怎麼樣持守戒律

問:阿彌陀佛!我是第一次聽法師講經。通過這次參加禪修法會,我獲得了很多的體驗,十分感謝。本人是個門外漢,在這裡只能談一點體會。不足之處,請給予指教。生活禪,我認為是佛法的提升和發展。它可以使眾生有了進入佛教法門的機緣,那麼眾生要進入這個法門,必須要有一個嚮導,這就是讀經書、聽法。那麼很多的居士在聽法的過程當中產生了一種想法。是什麼呢?就說可以通過修行到西方極樂世界,到淨土,修一個好的來生。那麼從我的角度來說,我認為信佛應該是無我,忘生忘死,最終應該到達這樣一個境界。但是很多居士有這麼一個觀念,那麼這個觀念是不是與修行的宗旨有點相衝突,這是我的一點疑惑。第二點,昨天晚上老和尚講了一個問題,就是說修行在修心。修心就要找到那個心,找到那個「牛」。在找的過程中,無論遇到任何挫折和疑惑,都不要放鬆,都要認真去找,要執著。我在看《入禪之門》的時候,看到上面說:在平常的言行中,要忘記,不能執著。這兩個執著是不是有衝突?如何更深地去理解?需要在這裡請教。謝謝!

淨慧老和尚答: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如果從字面上去理解,確實是每個法門所說的道理,往往看起來是對立的,不能相容。但是實際上,每一法都是圓融的。比如說,禪宗和淨土。禪宗是教我們在當生當世,就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淨土法門是教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佛聞法,然後再開悟。看起來有衝突,實際上不衝突。為什麼呢?也正如大家所理解的那樣。禪宗好比是一百八十斤重擔,它要有兩百斤力氣的人,才能挑這個擔子。有兩百斤力氣的人挑這付擔子他覺得很輕鬆。如果說他只有一百五十斤的力氣,要挑一百八十斤,勉強也能夠挑得起來。那就是說禪宗這個法門,中根的人挑一百五十斤,上根的人挑兩百斤,他都能夠進入這個法門。

還有的人他只有八十斤的力氣,要挑一百八十斤的擔子,肯定挑不動。所以他就無法進入到禪宗這個法門。那麼淨土宗是多重呢?也是一百八十斤。修淨土宗的人有多大力氣了呢?能夠挑五十斤。那麼五十斤的力氣,怎麼能夠挑一百八十斤的擔子呢?挑得動。為什麼呢?這個一百八十斤,阿彌陀佛給他挑了一百斤,他自己就只剩八十斤,五十斤力氣的人面對這個八十斤的擔子,踭一踭也挑得起來。

這麼說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禪宗全要靠自力修行,淨土宗是自力與他力結合。阿彌陀佛幫他挑掉了一百斤嘛,所以他就剩不了多重了。自力與他力結合,所以他就感覺輕鬆一點。實際上要修淨土宗的人,確實是自己的力量比較微薄一點。為什麼這麼說呢?有許多的修淨土宗法門的人,都是晚年聽聞到佛法,五十多歲,六十多歲,七十多歲,八十多歲。有的甚至是重病期間,有人告訴他,你念阿彌陀佛,你就能夠帶業往生。有沒有效果呢?因為他信得及,毫不懷疑,有效果。即使是病重期間,得到這樣一個佛法的信息,他硬是毫不懷疑地去做,他確實臨終有瑞相,蒙佛接引。

那麼淨土宗法門,這樣地簡易,那你為什麼還要提倡禪宗這麼艱難的法門?我覺得淨土的法門雖然很簡易,但是因為我們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身後來兌現,這樣我們作為一個佛弟子,要想在當生當世得大智慧,得大自在,教化眾生,這樣的機緣就小一點。歷代以來,弘宗演教的這些大善知識,都是在先開了悟以後,見了道以後,然後再以念阿彌陀佛作為保任的功夫。這樣的修法有很多。

開始都是在禪宗法門上用功,開始都是去挑一百八十斤的重擔。使人能夠得到鍛煉,大死一番才能大活。所以這兩者呢,法門的施設不同。眾生有希望當生當世就見到效果;也有的希望只要有效果,死後去見也可以,他免得生前費那麼大的力氣,一百八十斤的擔子畢竟是很難挑的。所以我們要能夠全面地來理解佛法的精神。

至於說修禪要找這個心,要立志找這個心。那是什麼呢?那是一種發心,那是一種立志,那是在修行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把這個階段過了,到人牛雙忘、返本還源的時候,還是要把一切的執著都破除。有一點執著,你就到不了家;有一點執著,你就不可能是真正的自在。但是在開始的階段,那種立志,那種追求,還是需要的。好像我們過河需要一個工具,到了彼岸,你還執著那個工具,還要背著小船在路上走,就沒有必要了。那就換一個工具了。所以,因為修行的過程階段性不同,有念和無念,有一法和無一法,它也有不同的要求。希望我們要從整個過程來看待有念和無念、有一法和無一法,這樣一些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