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的大悲心

我們這個發心的,學華嚴的每一位道友,如果沒有利益眾生的大悲心,在華嚴教義講,你不是佛教徒。凡是佛教徒,佛的弟子,都應該發利益眾生的心。在你行的時候,或許你沒做,但是都要發利益眾生的心。

但是眾生包括很多了,不是光只人類了,像螞蟻啦、飛禽啦、走獸啊,統統包括在內了。不論它的感報的體積的大,或感報體積的小,壽命的長,壽命的短,統統一樣的。只要是有情的眾生,你都應當以大悲心普度它。體積最小的,壽命最短的,是什麼呢?那種極小的小蟲,水面上的,叫蜉蝣。蜉蝣是早晨生了,晚上死了,只是一天。也包括這眾生在內。

那我們怎麼樣利益它,怎麼樣度它呢?例如說吧,你在那水上,或者水池裡頭,或者外頭那個種蓮花的盆裡頭,你看見那個水上那個小蟲子,你給它說個三皈,你不要認為它不懂,你見到一切的眾生,都給它說個三皈。你走到公園,走到那兒,看見那個公園、動物園裡全是眾生了,你在那給說三皈,那別人看見你說你,把你當成怪物,你不要出聲,你心裡默念,加持它,給它說個三皈,度它了,你別認為它聽不懂,這叫種善根。

你在一切時,一切處,碰見這種了,你都可以給它們說個三皈,這就無意當中就把它度了,度了時候但是你還不知道。這含義就說是你啊,見了一切眾生,沒有大悲心,沒有智慧沒有大悲心,你不會做這個事的。今天你聽到了,沒聽到以前,你見到到那去看到眾生,給它說過三皈沒有?我想大多數沒有說過三皈吧。見著一切眾生,隨時隨地,空中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在有眾生處,你要給它說個三皈。這就叫大悲智慧。

你心裡想,它不懂,那我們學《華嚴》的我們懂嗎?如果文殊師利、普賢菩薩,或者這些大菩薩,「哎呀,這些眾生,他懂什麼《華嚴》哪,算了吧!」那你永遠也學不成《華嚴經》了,含義是一樣的,我舉這個例子說了。

例如說我們這幾個窮和尚、窮比丘、窮比丘尼,我們說利益人,利益人不是一定拿錢來,利益眾生不是說非拿錢,給他點東西叫利益,那個利益不到他的,增長他的貪心的還。

我剛才跟大家說的,看見一切眾生給他說三皈。能有力量所及,能救度他就救度他;力所不能及,那就給他說三皈吧。這是法供養,供養他,救度他。一天到晚,你遇到什麼,一切眾生,不論是體積大小,給他說個三皈、迴向,這也是費不到你什麼東西的,對你毫沒損失,對它得的利益啊,種的善根可大了。但是你也得有大悲心,你才能隨時做如是供養啊,才能做如是想法啊;如果你沒大悲心,做不到的了,你看見都忘了;在你屋子裡頭,你發心:見著眾生給它說三皈,到外頭看見眾生你忘了。

那我們諸位回想回想,你們是不是見著一切眾生,都給它說個三皈,你們說過幾次?你有沒有?沒有的嗎,從今以後你要多做一些個。所以有智慧、有大悲心,不要一天的到晚上光想自己:我怎麼修道?我怎麼成佛?成了佛還是利益眾生。

我們的生存,我們佛弟子生存就是為了利益眾生;自己修,也是為了眾生。成佛度眾生,度得更廣一點,智慧更大一點。說你那個悲心哪,跟大悲心哪,智慧心哪,那更增勝多少倍,度起眾生才沒障礙。而我們現在沒做,過去沒這樣做,沒有智慧,沒有大悲。那聽到這段經文,這段解釋,那我們就做做吧,你做做就知道了。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先理解華嚴義,華嚴義最主要的是 ——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看是利益眾生,實際上這啟發我們的大悲心、智慧心,就是自己很快成佛。成了佛了度眾生,成了佛了,大悲心更大,智慧更大,度眾生更廣,能夠究竟度眾生。

那麼這個是在迴向,十迴向。回呢,就是回自向他,包括自己所有的功德,所有的修行,所有的一切一切吧,都給眾生,這是下迴向;還有上迴向呢,迴向給諸佛;完了又迴向諸佛的功德,像我們禮佛、拜佛、聽經聞法這個功德,又迴向給眾生。光佛的心,迴向給眾生,那我們現前的心,能把佛的心的意,迴向給眾生,這就是——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因為一體故。諸佛的心,給一切眾生心,跟我現前一念心平等平等的,三心就是一心,這樣的觀照,就叫圓滿了。

同時呢,這叫同體大悲,沒有智慧認不得同體大悲,因為我跟眾生同一體故。但是我跟眾生現在一切的生活,一切的事物,都屬於事法界了。但是眾生跟我是一體的,這是理法界了。理能成就事,事能顯理,理事圓融,這樣的大悲就叫智慧大悲,這真正有智慧了。這樣講大悲,是《華嚴經》講的,這就是華嚴的大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