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身心俱出家,才稱為大丈夫之事

佛「讚歎出家」。這是中品上生,從這來看,他主要是針對僧眾而言。為什麼要讚歎出家呢?出家就能離開種種的苦惱,你在家你就得要生存,就得要搞事業,就得上有老下有小,種種的俗緣,還有種種的義務,這些也都是在家人必須承擔的,而且有種種的不自由。

所以家庭就是一個煩惱的淵藪,出家就等於一個小鳥從籠子裡面飛出來,海闊天空。所以在我們這個世間上,佛教示現了一個出家法,給眾生打開了一個新的生活方式。那一切諸佛也都示現出家來成佛,不可能說在家能成佛,也就說在修行道法上,跟世間的五欲它是不可能同時具備。

人都有貪心,如果一方面他要享受世間的五欲,一方面又能成就出世間的最高的佛果,那誰不想這樣做呢?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釋迦牟尼佛作為太子就示現,他是可以做國王的,但是他一定要逾城出家。在這個世間的榮華富貴的當下,跟那個修清淨出世法的佛果,它是不可能兼容的。一定要舍這個世間的榮華富貴,才能得到出世間的清淨的佛果。

所以從中也提醒我們一些居士,雖然在家學佛,也得內心有點舍的精神,不可能說一方面一點五欲的東西不放下,另一方面又要想得到佛法最高的利益,這就有點貪,一定要處理好舍和得的關係。

那出家不是一般的出兩扇門的家了,乃是出煩惱之家了,要出三界之家了,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出家人才叫大丈夫。如果出了家,只是剃個光頭,披個袈裟,但內心還是五欲六塵放不下,還是恩恩怨怨,那你就不是一個真出家人,這叫身出家而心不出家。所以出家有四料簡,「身出家,心不出家」。

「身出家,心也出家」,這才是真正的出家人。還有「身不出家,但心出家」,這是一些很有道心的居士,雖然身體沒有出家,但是他心已經出家了,這種人也能修到很好的效果。那「身心俱不出家」那就是一般世間的俗人了。

能夠身心俱出家,才稱為大丈夫之事,非帝王將相所能為,因為出家人他面對的是自己的煩惱,要征服自己的內心世界。那一般世間的這個英雄都是征服外界,征服世界,比別人強,那這個如果他有福報能做到,但最難的是征服自己。釋迦牟尼佛稱之為大雄,佛所住的地方就叫大雄寶殿,征服自己的人才是大雄。所以讚歎出家。

出家人就得要用這樣的身份修無為法,也要發大菩提之心哪。所以印光大師說,真正的出家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要發大菩提心,第二要有過人的天賦。這樣才能夠住持法道,續佛慧命。如果有這樣的人出家,那多多益善,如果不具備這兩個條件,還是最好不要輕易出家。那這個能夠出家也是有善根,就得要修道業,所以佛就讚歎你能夠出家,就能離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