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儉素為美

每一個我們生活當中的用品,其實都是有感情的。為什麼?這些物品背後,都含有各行各業的付出在裡面。「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人一天所需要的一些生活用品,是各行各業勞動、流汗生產出來的。我們的孩子懂得這個道理,第一個,不糟蹋別人的勞動成果,他用東西會很珍惜,不糟蹋、不浪費。而且他也明白,一個人在社會當中都應該盡一份力,「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我一天假如沒有各行各業的幫助,我的日子都過不下去。「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而真正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們在穿這個衣服,在用每個用具的時候,都能夠想到這些工人他在做的這個情景,人就有感情了,就能飲水思源了。

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就是被物慾給障礙住,所謂「欲令智迷」,而且這個「欲」還會讓人的感恩心也被它障住。我們現在變成,想享受東西,東西都沒有壞就把它丟掉了。為什麼?虛榮心,「哎呀,那個退流行了!」所以這個物慾、虛榮一上來,我們都不會去珍惜別人的付出,不會去感恩人家的辛勞了,就只想著這個退流行了。

所以這個「欲」,真的會讓人的心性愈來愈麻木,所以慾望不是好東西。還會覺得有錢是老大,不尊重別人的服務,「我有錢,你得幫我幹什麼幹什麼」,到餐廳裡面去,指手畫腳的,命令人。那個孩子才七八歲,「哎哎哎,趕緊把我可口可樂拿過來!」你說孩子年紀這麼小就這麼樣頤指氣使,他被什麼污染了?就是被money(錢)給污染了,是吧?覺得有錢是老大,他感受不到人家的付出跟辛勞,他也更不會懂得去尊重每一個行業的付出。所以這個時候,富貴就是讓他墮落的一個因緣。所以其實教育孩子,富貴人家的教育難度更高。

而除了每一個生活的物品是各行各業生產的以外,每一個物品也是我們的親人買給我們的啊。我們假如都記得這個親人這一份情,那每一件衣服愈穿愈有感情,每個帽子愈戴愈溫馨。戴上去了都覺得,哎呀,這是我姐姐給我買的,還是在歐洲買的,愈戴愈舍不得,不想換,這樣多好。每一個褲子、每一件衣服,都有濃濃的親情、濃濃的關懷在裡面。而且很微妙,你愈愛惜這個物品,它就用得愈久,是吧?人家晏子一件衣服穿三十年,他是宰相,對整個國家有很好的影響。我曾經到台中李炳南老師紀念館,李老師那個外套穿了一輩子,現在掛在紀念館裡面,我們看起來還是非常的莊嚴朴素,不覺得它舊。從這個衣服,我們就感覺出來,李老師對物品的那種愛惜。

所以司馬光先生「以儉素為美」,這個德行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