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應如何修慈心

慈心就似如意寶,能遍流一切資具海、飲食海、歡樂海、眷屬海、受用海、音聲海、言辭海、智慧海。安住在慈心中,暢遊大乘法海,晝吉祥、夜吉祥,人天歡喜、諸佛歡喜。

《普賢行願品》說:「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日常生活中應如何觀修?首先應學會發世間方面善願:

觀照地球上的人類,願天下百姓幸福快樂。見人家父子,願天下父親慈愛、子女孝順;見人家兄弟,願世上兄友弟恭。得到食物,願飢餓的人都能飽足;得到衣服,願受凍的人都得溫暖。

走到繁華都市,願家家富裕美滿;行經鄉村田間,願年年五穀豐登。

見人乘船渡江,願他一帆風順;見人翻山越嶺,願他不遇虎狼。見人貧窮,願他富裕;見人丑陋,願他端莊;見人患病,願他健康。

喝茶時,想到把茶奉獻給天下母親;領工資時,觀想這些錢連同無量的安樂獻給有情;修集了點滴善根,也毫無保留地迴向天下諸母。

推廣開來,無時無刻不可以修慈,遇境逢緣都能轉為道用。若能持續深入地串習,不難達到「以四海為一家,合萬物為一體」的境界。

一般人認為「四海一家、萬物一體」是一種高不可攀的理想,不可能實現。其實,無法達到「四海一家、萬物一體」的境界,是因為有自、他的分黨。以這種分黨執著,導致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著想,對別人則不聞不問。

人的心量有大小。心量小的,只把幾個人看成家人,給予他們安樂,對他人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概漠不關心。

心量大的,會以一地區、一民族、一國家的人為一家,想造福整個城市、整個民族、整個國家,這種人相對偉大一些。若再昇華,就不局限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不僅僅局限於人類,而是以法界為一家。

一般世人也有一些善行,但因為不通達佛法,心量還是很小:只知道今生,不知道來世;只知道地球,不知道無量無邊的世界;只知道人類,不知道六道群生;只知道給予衣食等安樂,不知道給予善趣、解脫、成佛的安樂。因為眼界狹窄,慈心也就無法廣大。

學習佛法後,眼光會變得遠大,慈心可以開展到週遍時空、週遍萬物,而且能給予一切眾生暫時、究竟的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