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化冷漠的堅冰

2012年過去了,新世紀已走過了13個年頭。13年,在神州大地上變化了些什麼?當摩天大樓聳立在新城鎮的藍圖上,代替了小山村的田園、林野、星河與雞鳴;當又一代的農人帶著大包小包,乘上飛馳的列車,去城市追尋生活與夢想;當更多的孩子可以走入大學,進入知識的海洋;當越來越多的人離開熟悉的鄰里,住上新小區的商品房……城鎮化、現代化的進程總帶給我們新的希望。

然而,有一塊堅冰、一堵牆彷彿橫在希望的道路上,那就是冷漠。如此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過去至親鄉里,而今海角天涯,面對新環境、新面孔,更加複雜的社會關係,孤獨與茫然也許是一段必經的旅程。曾經身邊都是熟悉的人,十幾年生活在一起,再了解不過,實在不行還可以去看看那熟悉的山川、熟悉的天空,排遣內心的憂愁;而今全是陌生的,而且不斷變化的。佛說:變化是世界的實相。新的生活,新的社區,新的校園,也要有新的心態。

我見過一個年輕人,看起來善良且有些拘謹。他告訴我,他不敢面對人群,怕說錯話,怕讓別人不高興。他覺得人與人之間彷彿是兩個世界,自己很假,別人也很假,生活沒有什麼趣味。

我認識一個母親,她不敢給自己的孩子做飯。她拿起一捆菜,會懷疑這上面是不是有農藥,買來的餃子餡會不會有毒,饅頭會不會加色素。她不和陌生人講話,也不接受別人的幫助,哪怕是親人的幫助,怕欠下一個人情。

我也知道一位老人,知識分子,住在空曠的商品房裡,很無聊。老人家平時看看書,上上網,但都覺得沒什麼意思,把心思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可是又很難和孩子溝通。

冷漠,是因為擔心自己受傷害。當放下自己,去愛人,愛眾生,也就沒有了那個會被傷害的自己。

我告訴那個年輕人,你怕傷害別人,可你真的了解別人嗎?或只是自己的想像呢?其實別人不會那麼在乎你的一句話、一個動作。誰會天天惦記這些呢?是你太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所以沒有全身心地去理解別人,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你可以先做一個好的傾聽者,當你能體會別人的悲歡苦樂,你就走入了他的世界,因為你不能等待別人走入你的世界呀。

我對那位母親說,接受別人的幫助,我們不應愧疚,而要感恩。要承認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們依靠別人,哪怕我們有足夠的錢,哪怕有能力來養活自己。每天的飲食就是最好的證明啦,如果農人、食品廠家昧了良心,我們再有錢也吃不到放心的食品。不要以為現代化舒適的生活都是自己辛苦賺來的,那是無數人的辛勞。因為會失去,所以要更加珍惜,打開內心去回饋他人。

我想對那位老人家說,生命的滋味在奉獻當中,不在文字當中。年輕時的興趣是因為我們有一個未來可以去夢想,而遲遲暮年,書中描述得再美好,彷彿也與自己沒什麼關係了。只有去奉獻,帶著熱情去生活,幫助別人,分享自己的經驗,走入更多人的生命當中,他們的世界才能連結成自己美麗的後花園。羅素說的好,志士暮年,如河歸海,漸寬漸遠。

融化冷漠,有三件寶。一是傾聽。清空自己所有的成見,去體驗對方的每一縷歡樂與憂傷,不要急著做任何判斷。當你因為專注於對方的苦樂而忘了自己的苦樂,你的痛苦就淡化、消失了,而你的快樂更加沉靜綿長。

二是感恩。成熟與理性不意味著失去感恩的能力。不要忽略親人、朋友對我們深深的關愛。不要說這些是我應得的,因為我也付出了很多。生活不是交易,人會感恩,就像人有手腳和頭一樣,是種最自然善良的情感。感恩讓愛在心間交織輝映,在世間傳遞廣遠。

三是奉獻。如果你沒有時間,可以從一週做一件小事開始,但先要留心觀察,尋找一件對人家比較重要,卻又沒有人去做的事。你可以問候一位久病卻少人關心的同事,對小區裡的新住戶、公司裡的新員工多一些照顧,因為他真正需要、不會拒絕你的善意。或者掃掃地、參加慈善活動,做一些對大眾有益的事。不用做太多、太大的事,那會帶來壓力,要在一件小事中帶給對方快樂。你看到他的表情舒展了,知道他因你而快樂,你所體驗的喜悅,會成為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