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錯誤比沒有修行更糟糕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他們也都發心很圓滿,出家求出生死。也就是說,他們也知道生死的痛苦,他們的生命當中也立定了一個要了生死的願力,這個引導力都有,但是不知正法,求升反墜。

外道當然不可能接觸佛陀的經論。外道的修學,在印度九十六種外道主要有兩派:一個叫作苦行外道,一個叫作冥想外道。我們解釋一下,第一個,苦行外道認為,我們造的業是固定的,不能改變的。「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佛法講這句話是從因緣的角度來安立的,就是你因緣變化,業力可以改變。但是外道認為業是不能改變的。所以怎麼辦呢?你想辦法讓自己痛苦,痛苦越厲害,業消得越快,因為這個業是固定的。當然這個觀念是錯誤的,這個業是有自性的。

第二個,冥想外道。冥想外道他們看得更深刻,他們知道一個人會起煩惱造罪業,來自於妄想,「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佛法是從道法當中去轉變妄想。但是外道沒有這個傳承,他們是用禪定把妄想給滅了,叫入了無想定。這時妄想暫時不活動,如石壓草,如冰夾魚。但是為什麼求升反墜呢?因為他來生到天上以後,第三生來到人世間,他的煩惱會比一般人粗重,因為他因地的時候是壓抑的。

諸位!你如果沒有依止佛陀的智慧來引導你的煩惱,老是用咒語跟佛號壓它,壓久以後到來生反彈時,你的煩惱比別人重,它會反彈。佛法是用般若波羅蜜的智慧把它觀空,用善巧方便把它做一個轉化,但是外道完全是用強大的力量把它壓下去。所以煩惱不能壓,因為它會反彈。

求升反墜就是說,當你的禪定失掉時,當你的福報享盡時,你的煩惱會比一般人重,你就很可能會造惡業,墮到三惡道去了,因為你處理煩惱的方式錯誤,這就是外道最大的盲點。所以,你不留心教典的後果,雖然勇猛精進決定變成天魔外道,因為你沒有佛陀的善巧。這個是指外道的心中沒有道法,雖然有發心,但是最後卻是墮落。

反觀佛弟子,蕅益大師舉年紀最大的修行者就是脅尊者為例,他本來是在外道修學,八十歲才出家。以八十歲的高齡,他能夠「晝觀三藏,夜習禪思,乃有濟」。他白天研究教理,掌握修行的道次第;晚上修習止觀,實際地去操作,所以解行並重,最後成就了。「濟」就是大成就,成就了大阿羅漢。

脅尊者對佛教的最大貢獻,除了他自己成就阿羅漢以外,有一個地方值得我們說明。脅尊者是在佛陀滅度後六百年出世。那時有一個外道叫馬鳴菩薩,就是後來對大乘佛教有很大貢獻的馬鳴菩薩。馬鳴菩薩非常聰明,立了一個宗旨,跟很多佛弟子辯,這些佛弟子沒有一個人辯贏他。馬鳴菩薩就說:「如果佛弟子當中不能把我的立論解破,從今以後佛門的弟子不准打楗槌。」這個就很嚴重了!一個僧團的作息,完全靠打板來運作,什麼時候集合,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聽經。這時脅尊者就出來跟他辯論,結果就把馬鳴菩薩打敗了,後來馬鳴菩薩就皈依佛法。馬鳴菩薩皈依佛法以後,對整個佛教產生很大的影響。你看看佛教史,可以說整個大乘佛教的興盛,馬鳴菩薩功不可沒。

舉脅尊者的例子,意思就是說,他雖然八十歲的高齡,尚且解行並重都能夠成就,外道盡一生的修行結果變成魔道,所以說方法就很重要了。

我們的內心是很複雜,不是單純的,為什麼?因為雖然我們本性清淨,但是因為長時間在三界流轉,我們每一生生命的經驗,都或多或少留下痕跡了。所以我們的心在無量的生死經驗當中,留下了很複雜的妄想。如果沒有佛陀教法的引導,你不可能釐出一個頭緒的。

就像《楞嚴經》上說的,我們內心打了很多的結。外道解開結的方法,就是把這個繩子往兩邊拉扯,結果這個結越打越深。不修行還好,一修行在妄想中又增加了一個妄想,妄中加妄就是外道。凡夫只有一個妄,外道兩個妄,多了一個邪見。佛弟子有佛陀的傳承,他知道這個結要從結心中去解,不能從兩邊拉扯。你看苦行外道跟冥想外道,就是往兩邊拉扯,不知善巧,這個是這樣。

你如果看《楞嚴經》,《楞嚴經》的道理是說,我們修行時,當你知道怕,知道修行時,你的心已經亂七八糟了,搞得很複雜。你如果說一天就念十五分鐘的佛,什麼事都沒有,你不看教理好像也沒事,因為風平浪靜。但是如果你很用功,你的心發得很真切,心中產生一個強大的正念,而這個正念開始刺激到妄想時,那問題就很複雜了,《楞嚴經》說的「真妄交攻」,然後你就面臨了五十陰魔的考驗。

意思就是說,你這個水溝很臭,已經累生累世都沒有處理了,你不打開它,什麼事也沒有,反正你就平常每天念十五分鐘佛,念完佛以後離開佛堂,該打妄想繼續打妄想,那你什麼事都沒有,妄想當中多了幾個佛號如此而已,你的生命也沒有徹底地改變。所以你也不覺得學了教理有什麼用,對你真的沒什麼用。但是如果你真正用功時,你就要小心了!你的內心會出現很多很多的狀況,稍微不小心你就完了,「一念差池全體殘」,比沒有修行還糟糕。

諸位!你修行失敗,從《楞嚴經》的角度,比沒有修,比那些放逸的人還糟糕。為什麼?因為你「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著魔」。你沒有修行,起碼是一張白紙,以後還有機會。可是你產生錯誤的邪見,糟了!你對正法產生排斥,變天魔外道,成外道種性。而一個顛倒的放逸眾生,他起碼不會排斥正法。所以,你要麼就不修行;你要修行,我希望你好好地研究這條道路怎麼走,不要太高估自己。修行真的是要傳承,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你不可能拿一把鐮刀,自己在那邊開路,不可能!這條路佛陀走過,祖師也走過,你遵循著走就好了。你拿一把鐮刀自己在那邊開路,你開出來的路開到老虎洞去了,誰都救不了你,真的!

一個人著魔誰都救不了,實在說,這就是外道的悲哀,他很想做出改變,但是他沒有方法,結果弄得自己比沒有修行更糟糕,「求升反墜」這句話是很悲哀的!所以,如果修行錯誤,後遺症更嚴重,修行錯誤比沒有修行更糟糕,《楞嚴經》的確是有這個意思。所以古人在解釋《楞嚴經》說「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著魔」。

這個正反兩面的引證,引用外道的墮落跟佛弟子的成就,他們兩個都很用功地去做一件事情,為什麼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呢?這就是因為有些人得到佛陀的引導,有些人是自己打妄想,這是產生成敗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