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師父的「不清淨」顯現

根據佛教經典的記載,我們現在所處的時期是末法時期,所謂末法時期就是佛教教法衰微的時期。但是很多高僧大德反對這種說法,他們認為末法時期是人末法不末。佛法從佛陀時代流傳下來,法脈清淨,只是眾生業力深重,不能秉持正見、正信,修持正法,故而難以證果。學佛修行必須得有人引導,而出家師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清淨的法脈傳承就在這些僧寶身上綿延不斷。如果你有幸遇到一位開悟成就的師父,那麼實在是非常幸運。如果遇到的是還未開悟,但是德行學識各方面都遠超於你的師父,那麼也依然非常值得你去恭敬依止。

未成就的師父身上會有一些不清淨的表現,畢竟還未開悟,但是終將會圓滿;開悟成就了的大德有時候為了調服教化弟子也會故意顯現一些「不清淨」的行為。作為缺乏智慧的凡夫弟子,在無法判斷師父是否明心見性的情況下,到底該如何看待師父身上這些不清淨、不圓滿的顯現呢?

有時在聽師父開示的時候,聽聞到一些「不如法」的說法,我們應該首先反問自己,這個我們認為的不如法,是真的不如法嗎?還是跟自己的我執相衝突而認為其不如法呢?過去祖師講經說法,都是隨順因緣,對機而說,現今仍然離不開這些善巧方便。有時候師父這麼說很有可能是故意為之,就是刺激你一下,看你起何種心。禪宗中有這樣一段公案:有一位刑部的官員,回家途中參訪法演禪師,問道:「如何才能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法演禪師是有道高僧,但解釋問題時卻用艷詩回答道:「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此中事不知長官會得否?」如果我們今天的眾生聽到師父這麼說法,肯定認為這個師父有問題,要去派出所舉報,這就是沒有會得其中的禪意。其實艷詩中未必沒有真如在,同樣是把菜刀,既能切菜也能殺人,你憑什麼一口咬定菜刀就是凶器呢?

有時候請教師父問題,師父不肯回答,或者隨便說一句什麼,你就覺得這個師父不好,其實這其中未必不含有甚深禪機啊。如果因為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挑師父毛病,這也不是一種應有的求法態度。當年日本高僧道元禪師來中國學禪,在阿育王寺遇到有靜禪師,問道:「什麼叫禪心經語?」有靜老禪師不做思索,立刻答道:「一二三四五。」道元禪師再問道:「什麼叫修行?」有靜老禪師咬字清楚地答道:「六七八九十。」這種回答在我們今天看來很無釐頭,簡直就是敷衍忽悠,遇到這麼說話的師父一定是敬而遠之了,但如果因為不合自己心意就轉身離開,那麼就真的有可能因為我執而錯過一位好師父。

真正好的求法根器應該像法遠圓監禪師一樣。當年法遠圓監禪師一行八人去參訪歸省禪師,歸省禪師一見面就大聲呵罵驅逐,還用水潑驅趕他們,其它六人不能忍受,皆忿怒離去,唯有法遠與義懷整衣敷具,長跪祈請不退。好不容易住下來,後又因一點小錯被驅趕,即便如此,法遠禪師仍不肯離去,每日於寺院房廊下立臥。歸省禪師知道後,又呵斥道:「這是院門房廊,是常住公有之所,你為何在此行臥?請將房租錢算給常住!」說後,就叫人追算房錢,法遠禪師毫無難色,到市街為人誦經,以化緣所得償還。事後不久,歸省禪師對眾教示道:「法遠是真正參禪的法器!」並叫侍者請法遠禪師進堂,當眾付給法衣,號圓監禪師!沒有這種求法的恆心和毅力,怎麼可能修行有所成就呢,恐怕連法都求不到哦。

有一些弟子因為辦事得力,可能經常會被師父交代去做一些事情,跟師父接觸的比較多,天長日久,可能就會慢慢發現師父的一些行為顯現「不如理如法」,這個時候一定要提醒自己,無論怎樣的行為顯現,這都是善巧方便的行為,都應當以清淨心觀待。據史料記載,二祖慧可付法給三祖僧璨後,即前往鄴都韜光養晦,脫去僧裝,換了便服,隨意入諸酒館,或去屠夫家,或當街與人閑談,如是長達三十四年。

曾有人問二祖:「師父,你是個出家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你怎麼可以出入這些不乾不淨的地方呢?」結果二祖回答道:「我自調心,何關汝事!」因為老不安分,後來被官府斬首於市井,結果其血如純淨奶汁,非是紅色。官大驚,遂追諡其「聖人」名,厚葬。

從上述史料中我們可以得知,大德的行為是凡夫難以揣度的,尤其是初學者缺乏般若智慧,這個時候不能輕易的下定論,更不可隨意誹謗,否則罪過無邊,斷己善根。我們退一萬步說,這個師父是未開悟的,也真的有過失,那麼我們也應當把師父當成圓滿的成就者去看待才好。這樣罪業是他人的,功德是自己的。如果盯著師父的「過失」不放,不僅於自己毫無利益,還會造作諸多罪業。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三云:「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惡行,內懷腐敗……恆為種種煩惱所勝,敗壞傾覆。如是苾芻(比丘)雖破禁戒,行諸惡行,而為一切天、龍(八部眾名略)、人、非人等,作善知識,示導無量功德伏藏。」《薩婆多毗尼毗婆沙》(戒經)卷六說:「為大護佛法故,若向白衣(在家信眾)說比丘罪惡,則前人(信眾)於佛法中無信敬心;寧破塔壞像(此極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說比丘過惡;若說過罪,則破法身。」

說比丘過惡(是非)的人,其罪業超過毀破「佛塔」和「佛像」的重罪。佛陀之所以這麼規定,並非是袒護出家人,出家人犯戒、破戒僧團內部自有懲處的辦法,但是如果在家人妄議出家人的過失,則會損毀三寶形象,讓其他人對佛法失去敬信,從而斷他人善根。這是非常嚴重的罪業。就如同世間法律應該由司法機關執行一樣,如果私設公堂,那麼也是觸犯法律的。

很多大德看似「不清淨」的顯現未必真的不清淨,比如濟公吃了魚,吐出魚骨頭,放進水裡,魚兒又活了,這「殺生」就是演給你看的。知道了這些,日後再遇到或真或假的不清淨示現,我們該如何對待呢?《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中佛陀告訴迦葉尊者說:「他罪實不實,終不而言說,設睹諸過犯,如同不見聞。」不管師父或是其他眾生是真的有罪,還是方便示現,我們都不說,看到也假裝沒看到,也不去傳播,這才是合格的佛子。

很多時候師父的方便說或方便行是不能馬上就告訴你目的的,否則就起不到方便教化的作用了,就是要讓你起疑情,然後被調服。有時候師父會為你戳破,有時候不給你戳破,就讓你一直憋著,如果是上好的根器,那麼真的就能憋得悟透本來。唐代香岩智閑禪師在除草時,見地上有瓦片,撿起來隨手往後一拋,擊中身後的竹子,發出一聲脆響,香岩當下大悟。於是下拜:「師父大慈大悲,恩重於父母。如果當時就為我解釋,哪會有今天之事呢?」越是好的根器,師父越是會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去打造你,正所謂響鼓得用重錘敲啊。所以萬萬不可對師父的方便善巧生種種邪見,否則就永遠都不會體悟到香嚴智閑禪師的那種悟境了。

很多高僧大德,都是圓寂後,別人才知道其偉大,但是那時候已經晚了。如果一位師父能夠在五濁惡世之中,堅持宣揚佛法,利益眾生,那麼不管其有沒有不如法、不圓滿的地方,都非常值得令人尊敬了。很多人選擇師父的時候專挑名氣大的選,其實名僧未必是高僧,默默無聞,沒有名氣的未必不是一位具德的好師父。佛陀教化我們要「依法不依人」,這其中既告訴我們不要因人而廢法,也是告訴我們,只要這個師父講得法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可以忽略其本身的問題,只聽取其宣揚的符合三法印的佛法就好了。

佛在《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中云:「諸佛所說,非我獨造;行者得度,非神授與!」佛經不是釋迦摩尼佛自己造的,是諸佛都如是說,這是覺悟者洞察的宇宙世間的規律。我們應當相信這些清淨法流所彰顯的諸法實相。佛法不會因為某個不圓滿的人宣說而改變其功德和利益,就如同寶珠不會因為誰持有而影響其價值一樣。佛法再殊勝,沒有人宣揚,也無法發揮其作用。遇到一位能如理如法地宣揚符合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正法的師父,就趕快依止了吧。那些所謂的 「不清淨」的顯現未必是真的不清淨,即便是真的不清淨,那麼也不影響你對正法的學習,畢竟天空中繁星再多也掩蓋不了月亮的光芒啊!

首先,我們應該盡量選擇一位具格的師父。因緣成熟的條件下,我們會遇到很多師父,在這些師父中我們應該盡量多觀察,這個師父是不是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戒律清淨,未違犯別解脫戒、內菩薩戒等;

第二,廣文博學,通曉經、律、論三藏經典;

第三,具大慈悲心,對無邊眾生能夠如母親對獨子般的慈愛;

第四,圓滿四攝,能以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法攝受具善緣弟子;

第五,相續調柔,自身的煩惱和分別念微弱;

第六,願心廣大,為了眾生能夠發起廣大慈悲誓願;

第七,精進修持,自身學修精進,行持如法;

第八,具緣方便,能以各種善巧方便攝受調服弟子。我們在選擇師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點,名僧未必是高僧,很多人選擇師父的時候就挑名氣大的選,其實很多時候,名氣大未必有修證,默默無聞,沒有名氣的未必不是一位具德的好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