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功德不如尋求斷惡之道

現在,人們四處求功德,似乎總是會於往返的路程間在巴蓬寺短暫逗留。有些人行色匆匆,我甚至連和他們見面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多數人都是來求功德,我很少看到他們前來尋求斷惡之道。他們急於得到功德,卻不知該將它擺在哪裡,猶如想為髒布染色,卻不先清洗它一樣。

雖然比丘們如此直言不諱,但對多數人而言,卻不知如何將這類教導付諸實踐。之所以困難,是因他們不懂,若能了解就會比較容易。想像有樣東西在洞底,伸手夠不到底的人可能會說洞太深,成百上千的人伸手進去可能都會如此說,卻沒有人會說是自己的手太短了!

這些求功德者遲早都必須開始尋找斷惡之道,但很少有人對它有興趣。佛陀的教導如此簡潔,多數人都忽略了它,就如他們經過巴蓬寺一樣。對多數人而言,法只不過是個中途休息站而已。

這是諸佛的教導,只有三行字。第一行是「諸惡莫作」——斷一切出於身、口、意,無論大小之惡,這是諸佛的教戒、佛教的核心,但人們老是忽略它,他們不想要這個。

若要染布,必須先清洗它,但多數人不這麼做,無視布料的情況,直接把它浸入染料中。若是塊髒布,取出後反而會比先前更糟。想想看!染塊肮髒的破布,效果會好嗎?

你了解嗎,這就是佛教的教導,但多數的人都忽略它。他們只想做好事,而不想斷除惡行。猶如只會說洞太深,而不檢討自己手太短一樣。我們必須反求諸己,根據這教導,你必須退一步反省自己。

有時他們借由搭車求功德,甚至可能在車上爭吵或喝醉。問要去何處,他們會回答說要去求功德。他們想要功德,卻不肯斷惡,因此永遠求不到功德。

人們就像這樣,你必須看好自己。佛陀教導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正念、正知。惡行從身、口、意生起,一切善、惡、福、禍都存在於行為、言語與思想裡。這是你必須觀察的地方,就在這裡,看看自身的作為是否正確,而無須搭車到遠處求功德。

人們並不真的在乎這些,就如家庭主婦板著臉洗盤子一樣,她只是急於洗盤子,而未覺察自己的心並不清淨!她看得太遠了,不是嗎?人們如此在意洗盤子,卻放任心變髒。這不好,他們正在遺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