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負弱小猶如為自己挖坑

佛經裡經常用一句話形容佛的功德:「如大調象,亦如沉淵。」

什麼叫大調象?大家見過馬戲團的大象吧?那是被馴服的大象,它很有力量,精熟於各種技藝,可以表演各種各樣的動作,乃至可以跳舞。

而佛,往那一站,看到的人感覺就像大調象。象具有非常強大的力量,如果是一頭醉象、一頭暴象,那大家就害怕了,一看到它就趕快跑。調象的意思是,你知道它很有力量,不敢輕易去侵犯它;它有一種威力,你會被震懾,但是你又不害怕他,不會遠離他。調象就是很馴服,隨時都有堪能性,爆發出它巨大的力量。

「亦如沉淵」是什麼意思?就好像一片湖水,非常深非常廣,能包容一切。佛站在那裡,經常用這兩個比喻來形容。

就如這個故事當中,長壽王具有摧伏怨敵的能力,但是他有容忍怨敵的心量,這說明佛在因地的時候,已經具有這樣殊勝的功德。那麼在果地的時候,他就能夠做到大悲遍轉。不會說「這個人以前曾害過我,我成了佛不度他;那個人曾經對我好,我要好好地給他一點好處」,都是平等對待。基於因地的這樣不斷增上,果地的時候,就確實堪為我們的依怙。只有具有這樣圓滿的智慧和悲心的人,他闡述的這些教法才是正確無誤的,才是值得我們信賴、依靠的。否則,如果他過失沒有斷盡,智慧沒有圓滿,他不能洞察究竟的真理。

為什麼我們唯有皈依三寶?這個「唯」字,就是說除了三寶以外,再也沒有可以皈依的對像。那我們會想,是不是因為我們是佛教徒,才這麼說?外道也說唯有他們是可皈依的。這兩個有什麼區別?就在於堪為皈依境的因具備了沒有。如果我們的過失沒斷盡,那我們當然不能洞察真理。究竟的真理只有一個,你要麼是洞察了,要麼就是沒洞察,不能說洞察了一半也算洞察。所以只有究竟洞察真理的人才是我們的救護者,他所闡述的教法是我們的正救護。我們內心產生的這個正法,能夠把我們拔出生死的污泥,這就是我們所皈依的對境,也是我們作皈依的一種心態,這對我們是有幫助的。

通過這個故事,希望我們檢查自己平時生活中是如何面對這些怨,如何去減少、而不是去增加這些怨。我們不要想,這個殺父之仇幾輩子能碰上一次?其實業會增長廣大,不要以為現在我稍微打誰一下,罵誰一下,這有什麼關係?因為業增長廣大的緣故,它會變得非常大。

比如釋迦族被琉璃王誅殺,不說前世的因,它的一個助緣就是當時琉璃王還很小的時候,釋迦族正在給佛做一個大法座,做好以後,琉璃王很小不懂事,爬上去就坐。釋迦族的人力氣很大,一下子就把他扯下來,說:「你這個小傢伙,配坐佛的座位嗎?」因為他母親是釋迦族的一個身份比較低的夫人,在釋迦族沒有什麼地位,他們就看不起他,嘲笑他。他非常生氣,告訴旁邊的人說:「你給我記著,將來我做國王的時候,一定要報這個仇!」後來就發展到他去誅殺整個釋迦族。這是業會增長廣大。

我們凡是有怨,一定要化解,不要去積累、增長。有時,我們不注意的時候,越是親近的人,好像越是結下了很多怨,這很麻煩。不要以為我們已經信佛了,反正皈依三寶的功德之一就是不墮三惡道,我怕什麼?觀音菩薩會加持我,上師會救我,沒事的。不能這麼說。三寶、上師有救護的能力是對的,但是你如果造了惡業,犯了戒,同樣會下三惡道,而且是一定會下的。

所以我們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輕心,不要想,我是佛弟子,或者我是出家人就保險了,有時候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層次、智能、或者福報越高的時候,危險越大。因為我們做好事的能力越強,如果用它來做壞事也非常強大。比如出家的師兄弟之間,互相罵一句話,或者動一下手,這跟俗人就完全兩樣了,因為所依的身,兩個都是出家人,兩個都有戒律;再者,我們受了戒,這又是不能做的事情,所以業就成指數地增長。所以出家眾做一點點小壞事,受的果報也是不得了的。同樣,我們不管在座的各位,你的背景怎麼大,你的福報怎麼大,你不能想,反正我有降服怨敵的能力。

比如你做老闆的時候,「你聽不聽話呀?不聽話你就給我走人!」這樣去欺負一個很弱小的員工。有時候,我們在家庭裡很有地位的時候,也是任意地去欺負一個很弱小的人,這些都是自己給自己種下苦因。所以,碰到任何事情、碰到任何人,我們一定要做到,不要去想傷害他。你做不到冤親平等,至少要做到,怨來了,不去用這種粗猛的手段去報復。你可以想不通,想不通的時候你就求加持,希望三寶加持自己能想得通,能做到心量大一點,能化解這些仇怨。

我們不要去嘗試另外一種想法:我要好好修法,好好增長福報,等我將來有地位的時候,整你一下。這樣就太慘了,為了仇恨而去積累福報,這非常不划算。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發清淨的願,作清淨的迴向。

由於我們以前一直習慣於這種不清淨的發願和迴向,我們辛辛苦苦忙了一天,比如一場法會下來,做菩提善友也好,幹什麼也好,累得都快躺下了,我們還沒有好好迴向的時候,比如誰觸犯了自己一下,或者誰罵自己一句,我們的瞋心一下子起了,這可不得了,我一定要怎麼怎麼……這樣,後面的事情就會把前面積累的福報轉到那一方去了。

佛在世的時候,有很多人就發這樣的反願、惡願,導致後來他成功了,就馬上開始報復,同樣,他馬上受到很多的痛苦。有一個人,他為了報仇去供養僧團、供養佛,得到很大的異熟果,然後他馬上發願,把這個福報全部成就他做一個龍王。基於他供齋的福報,他成功轉為龍王,馬上就把原來的龍王殺死了。然後它開始吐水、吐火去報它的仇,殺死了很多人。看起來他好像很有威力,其實種下了很多痛苦的因。所以我們要想,在長遠的生死之路中,還有很多路要走,我們要好好防護自己的心,要向我們的皈依境佛陀學習,以他作為我們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