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為什麼沒有主動說法,而是等待眾生祈請

我們知道,佛陀在出家的過程是遠離人群的,這個過程是可以接受,因為他必須有這個過渡。佛陀得到中道以後,他就從山上走下來,又開始接觸人群了。我們看佛陀做什麼事呢?轉法輪相。

經云:「釋梵祈勸,請轉法輪。以佛游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光明普照無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種震動。總攝魔界,動魔宮殿,眾魔懾怖,莫不歸伏。摑裂邪網,消滅諸見。散諸塵勞,壞諸欲塹。嚴護法城,開闡法門。洗濯垢污,顯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國分衛,獲諸豐饍。貯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現欣笑。以諸法藥,救療三苦。顯現道意,無量功德。授菩薩記,成等正覺。」

佛陀從一種出離的解脫道,經過十一年的苦行跟禪定的修學以後,他在菩提樹下覺悟到中道微妙不可思議的智慧。他覺得,其實一個人不一定要遠離人群,當然這個是他經過遠離以後,又回歸的一個從空出假的過程。這時候他知道要從眾生的相狀當中,來修無量波羅蜜的法,所以他開始轉法輪,從空出假。

轉法輪的經文中,我們從古德的科判,先總體分成兩大科:第一科是眾生的祈請,眾生請法;第二科是佛陀的宣說。

先看眾生的祈請:「釋梵祈勸,請轉法輪。」

在經典上說,佛陀成道得微妙法以後,沒有馬上起意說法,他是入這個真如三昧,他的內心先享受游於甚深法性三昧,先安住在空性一段時間。當然他的空性,不像小乘的空性沒有願力,他是帶有慈悲願力的空性。那麼他幹什麼呢?等待眾生的祈請。

這時釋提桓因跟大梵天王(釋提桓因是欲界的天王,大梵天王是三界的天王),這兩個是足夠代表所有三界眾生的。他們兩個從天上下來,跪在佛前跟佛陀說:「你無量劫來行菩薩道,發了菩提心,你心中所發的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你現在成就微妙法了,不應該自受用,應該跟眾生分享。」這個時候佛陀才從三昧當中出來轉法輪。

這點古人就解釋了,說為什麼佛陀沒有主動地說法而等待眾生的祈請呢?因為法要有人祈請,這樣子才能創造一種恭敬的因緣。如果眾生沒有請,佛陀主動說法,大家不珍惜,這個時候說法者有過失,聽法者得不到利益。所以佛法的代代相傳,都要有人祈請,就是創造一種恭敬的因緣。這時候說法者很恭敬,聽法者也很恭敬,互相才容易感應,得到說法的利益。這一段說明眾生的祈請,這以下正式說明佛陀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