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和外境沒有關係,是自己內心生起的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二個覺悟是說痛苦生起的因緣。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遠離痛苦,遠離災難,當然你要遠離痛苦,你要斷絕生起痛苦的因地。痛苦是怎麼生起的呢?佛陀說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慾望,在財色名食睡,我們放縱我們的慾望,就創造很多的痛苦。所以,痛苦和外境沒有關係,是從自己內心生起的。

廣泛來說,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它不但是痛苦,當然所有痛苦的根源是三界的生滅,因為你所有的痛苦在於你有生命,你每一次在三界裡面受一次生命,就表示這個生命就積聚了很多很多老病死的痛苦。這個生命的產生是因為我們對五蘊追求的慾望去招感三界的果報,就像是飛蛾撲火。它為什麼會跑到火裡去呢?是你自己要跑過去的。廣泛來說,生死的業力是由貪慾引生的,所以貪慾是痛苦的根源。這是說明貪慾的過失相。

那麼怎麼辦呢?少欲無為,身心自在。我們想要得到一種身心的安樂自在,在我們有限的生命當中,要盡量減少我們的慾望。當然我們身為菩薩,還沒有成就聖道,凡夫位的菩薩內心當中自然有很多的慾望,追求飲食,追求睡眠,追求男女,各式各樣的慾望。凡夫有慾望,這件事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佛陀的意思是:你不可能沒有慾望,但是你減少一點慾望,克制一下自己的慾望。所以,這裡面講多欲,這個多欲的意思,就是說你的非分之想,你不該得到的東西,依你現前的業力因緣,你不該得到的,你想要去追求,這個叫做多欲。

有關多欲的情形,在大智度論裡面,龍樹菩薩講了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國王,他有一個花園,有一個工人在打理花園。一天早上,這個工人他在草地上撿到一個看起來很漂亮的水果,而他在旁邊看沒有這種水果樹。他看到這個水果非常的甜美,他又舍不得吃,他想我經常在花園走動的時候,侍衛經常刁難我,我把這個水果送給他,他以後就對我好一點。他就把這個水果供養給這個侍衛。這個侍衛一看,哎呀,這個水果特別的美味,他也舍不得吃,他想這個服侍皇后的太監,對我非常的不禮貌,我拿這個水果來巴結他,他以後對我也好一點。就把這個水果送給這個太監。這個太監也舍不得吃,就送給了皇后,皇后也舍不得吃,就送給了國王。

當然,國王已武力得大自在。就把這個水果吃掉了。吃掉以後,他就被這個水果美妙的滋味所吸引,他就起顛倒了。他就問:這個水果是從哪裡來的?就輾轉的相查,就查到這個花園工人這裡來,然後把這個工人叫過來,對他說:從現在開始,你每天給我送一個相同的水果,否則我就要嚴重的處罰你。這個工人沒有辦法,這個國王的福報大嘛,就到這個花園去,左邊看一看,右邊看一看,上邊看一看。原來在掉下水果的地方上面有一個大樹,大樹的上面有一個很大的鳥巢。沒準是這個鳥巢裡掉下來的。於是,這個工人就爬到大樹上面來看,果然這個鳥巢裡面有一個相同的水果。他就在鳥反對的當中把水果搶過來。搶過來之後就供養國王。國王很高興,就告訴他,明天再去找。

那這隻鳥呢,它想:第一個水果因為沒有拿好掉下去了,那我沒話講,第二次,你搶我的水果,那你太過分了。這個鳥就很生氣。它就飛到其他的地方去,找一個外表一模一樣的,但是有毒素的水果來懲罰這個工人。它就找到一個外表一模一樣的水果,飛到鳥巢的地方放在裡面。工人不知道啊,就把這個有毒的水果拿回去供養國王。結果國王吃下去以後就中毒死亡。

這段公案在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上說,國王本來是可以享受他前生的善業,種種安樂的果報。但是他有非分之想,這個非分之想,你的福報該得到的,但是別人不想給你,你用其他的方法獲得的,或者搶,或者奪,這樣子叫做非分之想。所以,我們要清楚,你不應該去想你不應該得到的東西。否則一定會招感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