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戒的開遮持犯有哪些

前面的四條戒,我們叫作性罪,就是殺盜淫妄,它的本質就是罪,你犯了以後,就會產生罪業,就會創造今生來生痛苦的果報,就是性罪,它的體性就是罪。

飲酒,它只是遮罪。酒本身不是罪,喝酒,酒本身不釀成罪,但是它會帶動罪業。它本身不是罪,但是會引生其他的罪,所以佛陀遮止,是這個意思。

辛一、解釋名義

我們看第一個,解釋名義。什麼叫作酒。請合掌。

凡具酒色、酒香、酒味,飲之能醉人者,名之為酒。

這是古代的解釋了,就是有酒的顏色,有酒的香氣,有酒的味道,三種定義。但是簡單來說,現在的科學發達,就是說只要有酒精成分的,不管是米做的酒、水果酒,不管是什麼酒,只要驗出來有足夠的酒精成分,能夠醉人的就是酒。

酒的一個特點,我們佛法叫作無明藥,會讓一個人心智猖狂,一個正常人不敢說的話,不敢做的事,喝了酒以後,他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做,這就是佛陀為什麼要遮止,因為會使你失去理智。酒本身不是罪業,但是會帶動其他的罪業,因為它會讓你失去理智,所以佛陀要遮止,是這個意思。

辛二、具緣成犯

它的犯罪因緣有三個。我們把它念一遍。

一、是酒

二、無重病因緣

三、飲咽

第一個,它本身有足夠的酒精成分,有醉人的情況;第二個,你沒有重病的因緣(待會兒再說明什麼叫重病因緣,在開緣的時候再說明);第三個,你飲咽,犯的成立要吞下去才犯。如果你在吃的過程不知道它是酒,你含在口中覺得有問題,趕緊吐出來,不犯,一定要吞下去才犯。這個是具緣三種。

辛三、犯戒輕重

酒戒的開遮持犯有哪些

有中品跟下品。只要是有酒色、酒香、酒味,就是它有酒精成分,不管它是稻米、水果、醋所釀成的酒,你喝下去,能夠讓一個人產生昏醉,就是犯到飲酒戒當體的中品可悔罪。如果它有酒色、酒香、酒味,但是它的酒精成分很低,你喝再多也不會醉人,但是它的確有酒精成分,下品,比較輕。因為它至少不會讓你心智猖狂。那麼你只是含在嘴巴沒有吞下去,也是下品可悔罪。

這一點我們簡單地作一個補充。

在菩薩戒,跟酒有關的有兩個:一個是你自己飲酒;第二個是你把酒賣給別人。菩薩戒中飲酒是輕罪,因為你傷到你自己而已;你今天開一個商店,把酒賣給別人,在菩薩戒是重戒。你如果數數現行,深生好樂,失戒體。因為你把這個無明藥賣給別人,明明知道它是酒,你為了利益還是賣給別人。所以諸位!賣酒是重罪,喝酒是輕罪,因為它的傷害程度不同。你喝酒,你傷到自己;你賣酒,你傷到太多人。所以這個地方有不同的說法。

辛四、開緣情況

開緣情況有四個。請合掌。

酒戒的開遮持犯有哪些

第一種情況,就是你到外面吃飯,店家把食物放了酒,你不知道,但是你第一口吃的時候誤飲了,第一口不犯。但是你知道它是酒,你第二口再吃就犯了,因為你已經知道了。所以第一口不犯,誤飲不犯。

第二種,「以酒煮物,已失酒性。」這個酒經過長時間的煮,它的酒精已經蒸發了,已經沒有酒精成分了,這個不犯。

第三種,「病時餘藥治不瘥,以酒為藥」。這個說明一下,以酒為藥引,有兩個條件要具足:第一個,重病的因緣。這個病不治,已經影響你的修行,甚至於影響你的生命,或影響你的法身慧命,就是你這個病太重,你不治不可以了,這第一個,重病因緣。第二個,無可取代。你問過所有的醫生,沒有東西可以取代它。這種情況暫時開緣可以,但是你不能為了補身去吃那個藥酒,那就不對了。它是重病因緣,它的開緣是重病因緣。

第四種,「以酒塗瘡」。這是用來治療傷口消毒,你沒有喝到嘴裡,只是皮膚的消毒,不犯。

這飲酒戒我們講一講它的公案,大家參考一下,佛陀為什麼制這個酒戒,它的緣起。

佛陀在世時,有一天帶著弟子到了支提國,一個印度的小國家。支提國有個小村莊,它旁邊有個湖泊,湖泊有一條毒龍,經常利用晚上的時候出來噴毒液,哪一個人被它噴到以後,馬上就死掉了。

這條道路是必經之道,你不走還真不行,所以大家很困擾,就到了僧團,僧團就派了娑伽陀尊者去降伏這條毒龍。

娑伽陀尊者是什麼時候去的呢?他晚上去。拿著一個缽,到那個湖泊的旁邊打坐。這條毒龍一聞到人的味道想,這個人那麼大膽,竟敢在我的湖泊裡面打坐!那條龍不是噴毒液,它噴火要去燒娑伽陀。娑伽陀是一個大阿羅漢,三明六通八解脫入火光三昧,他生出光明保護住自己,然後再把火彈回去,結果那條龍就被調伏了。調伏以後,就皈依了三寶,不敢害人了。

村民就很高興,很感恩,很多人一起請娑伽陀來家裡應供。飯菜弄得很豐盛,旁邊擺了一杯黑酒。娑伽陀在高興之餘,順手把黑酒一飲而盡,喝完就醉了,醉倒在回精舍的路中間,衣服、缽就散滿地上了。

佛陀帶著弟子經過時,就明知故問,說:「這個人是誰?」弟子說:「是娑伽陀。」「喔,是剛剛降伏毒龍那個嗎?」他說:「對。」佛陀說:「娑伽陀沒有喝酒時,可以降伏毒龍。喝了酒以後,連地上的蛤蟆都沒辦法降伏。」

所以佛陀就召集比丘說:「聖人飲酒尚且如此,何況凡夫!」佛陀就訶責飲酒的過失,製定了飲酒戒。一個三明六通八解脫的阿羅漢,喝了酒,當然他不會造業了。但是他的心識,那個明瞭性,也是失掉了,也是昏睡了,何況是凡夫呢!

《楞嚴經》裡面,跟飲食有關的有三個東西:第一個,酒;第二個,肉。肉你吃下去,增長瞋心。你經常吃肉,你要小心,《楞嚴經》上說會變成大羅剎。酒肉穿腸過,羅剎心中坐。真的,心跟飲食是互動的,我們心無形無相,但是它受熏。

第三個是五辛蔥蒜,生吃增恚,熟食發淫。蔥蒜生吃,增長瞋心;把它煮熟了吃,增長淫心。所以飲食當中,你要修道,這三個不能吃:酒、肉、蔥蒜。它對你的善根,是潛移默化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