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光返照,不隨妄轉

是故阿難,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

既然多聞無功,那麼應該怎麼做才會有真實的功德呢?佛陀說,阿難!你雖然多生多劫都能用內心來憶念、來執持如來所說的秘密妙嚴。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秘密妙嚴」指的是大乘中道的妙理,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也就是我們一念心中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當然,你了解這個道理,並沒有白費,但是你應該要從這個道理當中來修學無漏業,正式地修學圓頓止觀,才能夠真實地遠離世間上這種對外境產生執取而產生的愛憎兩種的痛苦。

這個「無漏業」,蕅益大師就講得很清楚。他說,所謂的無漏業,其實就是前面所說的「汝但不隨心中分別」。「不隨分別」這句話我們講一下。

剛開始修《楞嚴經》的人有些會不太適應,因為過去我們在修其他止觀的時候,對煩惱是一種抗拒的。你說你生起貪愛的煩惱,我用不淨觀來抗拒你;你會執著常,我就修「無常觀」來抗拒你。我們剛開始在修學煩惱是一種對抗的,就是逆向操作。好,你說它是黑的,我就用白的來抗拒你;你認為它這個色身是美妙的,我們就思惟它是污穢來抗拒。這個是非常重要,這是一種對抗法。但是到《楞嚴經》的時候,它不是抗拒的,就是我不隨你而轉。它的思想就是這樣。它是怎麼樣呢?遇到煩惱的時候,它是迴光返照:你從什麼地方來,只問它一句話就夠了。

所以,我想這個《楞嚴經》,它在修無漏業、在抗拒煩惱的時候,大家要了解一下。前面我們在修止觀的時候,四念處是跟煩惱正面衝突,在煩惱的作用當中跟它對抗,可以說是兩個人真妄交攻,正面衝突。本經對治煩惱不是這樣,它是迴光返照,不隨妄轉。這個地方大家要了解這兩個的差別。

這個地方等於是讚歎,只有真實地迴光返照,才能夠遠離世間的這種痛苦。所有的痛苦都是我們因為向外的執取,向外執取以後,就會產生一種攀緣心,滿我們意的產生愛,不滿意的產生瞋。而且這個愛跟瞋又變來變去,有時候我們喜歡的東西變成瞋,我們不喜歡的東西又變成愛,所以搞到自己很痛苦。我們必須要修無漏業,迴光返照,回到我們的本性,這才是一個所謂的解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