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即佛之相似即佛

四住雖先落,六塵未盡空。眼中猶有翳,空裡見花紅。

相似即佛,我們知道《法華經》的功德只有一個,就是法身。它不是證得空性,它是證得法身。

那麼,法身在沒有出現之前,他會有一種相似的功能出現,就是他的六根產生變化,六根清淨位。那麼,六根清淨位什麼相貌呢?四住雖先落,六塵未盡空。你從前面的觀照真如,調伏妄想以後,那麼再進一步,你的三界的見思惑會先脫落,注意這個脫落這兩個字。

圓教的思想不講斷煩惱,因為你斷煩惱表示你承認煩惱是你的一部分,而你的一部分,你多餘的你把它切斷。我們說過,圓教的思想是從眾生法界先契入心法界,所以他的心是安住在一念心性。從一念心性的角度是本來沒有煩惱,本來沒有業力,也本來沒有生死。那麼本來沒有,也就是說煩惱只是我們在生命當中所形成的一個假名假相假用。

就像鏡子一樣。鏡子裡面本來沒有影像的,你放一個蘋果,出現一個蘋果的影像。誒,你說我把這個蘋果的影像把它斷掉,不需要,你讓它脫離就好了。

所以,這個圓教的思想,它的煩惱叫做脫落,它本來就沒有煩惱。那麼雖然脫落了四住,就是三界的見思,但是界外的無明,就是微細的法執還在。

這個微細的法執,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個阿羅漢就很清楚。你看那個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在阿羅漢裡面是不可思議的,三明六通八解脫,是阿羅漢裡面的最頂級的阿羅漢了。但是,作為一個阿羅漢他聽到大乘緊那羅王菩薩炫音一動,他聞聲起舞,他控制不了自己,開始跳舞,失去威儀,為什麼?

因為這個阿羅漢他雖然破我執,他對於這種微細的清淨法,這種諸佛菩薩的實報莊嚴的功德的法執,他沒有斷。所以,大乘緊那羅王菩薩那個炫音一動的時候,他顯現出那種諸佛菩薩的實報莊嚴的時候,他就控制不了,就是六塵未盡空,對於這種清淨功德莊嚴的法執還在的。

那麼,講一個譬喻:眼中猶有翳。就像眼睛上面有一種白色的遮障,所以他看到虛空還有朵朵的紅花,就是我執已斷,法執猶在,這六根清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