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崇尚炒作的浮躁時代。為了名和利的最大化,大家都在挖空心思,尋找機會,狠狠地炒一把,最好是能在一夜之間把自己炒成「明星」!因為在大家的印象裡,好像只要成了「明星」,名聞利養自然而然就來了。這種炒作和浮躁也感染到了佛教界。

有極少數出家人,受這種炒作之風、浮躁之氣的影響,漸漸地離開了「修道、證道、弘道」這個本分,而愛好「劍走偏鋒」,專在一些與僧團本分事關係不大的枝末上做文章,如追求各種各樣的社會頭銜,頻繁地出入於各種社會名流間,借舉辦一些耗資大、收效小、華而不實的所謂「弘法活動」,不斷地在公眾面前亮相;或者舉辦個人成果展,以抬高個人地位,擴大個人影響,還美其名曰「擴大佛教影響」、「提高僧團社會地位」、「改善出家人形象」。不是說這些事情不能做,但是一定要分清本末主次。如果脫離「修道、證道、弘道」這個本分,單純為了個人的名聞利養去做這些事情,那就是——錯位。

通過「劍走偏鋒」,雖然有時候可能會贏得一時的紅火和熱鬧,但不能從根本上提升道場的品位,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僧團的整體社會形象。如果你住持的道場不清淨,僧團不整肅,僧人不守戒律、沒有道氣,這個時候,你炒作得越厲害,反而會露丑越多。

炒作可以產生「名僧」,但永遠不可能產生「高僧」。古往今來,大凡為一方化主、堪承如來家業者,無不具備三種品質:

一者有真修實證。真修實證包括兩個方面:在自受用方面,表現為個人的德行和證量,至少是戒行清淨,有決定的正知正見,能堅持正信正行,已得根本的正受和正智;在他受用方面,對於修行法門和用功方法有深入系統的理論認識和相當的實修經驗,是真正的「過來人」和「明眼人」,堪為後學之良導。真修實證既是出家人之為出家人的本分,也是出家人教化眾生的本錢。信眾之所以依止你、跟你學習佛法,是因為你的德行感動了他,他最終是想通過你的指導,在日常修行中、在他所期望的較短時間段內,得到一些真實的受用,或者能增長進一步修行下去的信心。如果你的德行和教導不能給他帶來受用或者信心,那你的教導對他來說就是無效的。所以,真修實證是決定你能否成為一方化主的首要條件。

二者善能開示來機。為一方化主者,必須善於洞察人心,對機開示,要能搔著聽眾的癢處,抓住聽眾的興趣點,幫助他們解決當下的心理問題。凡是能夠深入人心、啟迪智慧的開示,必須是契理契機的,而要做到契理契機,必須具足三個方面的素質:首先是對佛教的基本理論有比較系統而深入的了解和體證;其次是有比較豐厚的世間文化修養,對現實社會人生和人的內心世界有比較深入細微的洞察;再次是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三者要有承擔精神。對佛教的前途和命運,懷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自覺地把振興佛教事業和利濟蒼生當作是自己的本分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從自我做起,從當下做起,敢於承當,而不是麻木不仁、獨善其身、得過且過。

凡出家為菩薩僧的,理當發願成為一方化主,作眾生的依怙,為大眾之眼目。但是,最終能不能成為高僧,能不能成為一方化主,主要不在於你有多少燦爛的社會頭銜,不在於你是不是「名人」,不在於你出了多少本個人書畫集,也不在於你有多高的學歷和出了多少著作,而在於你有沒有「道」,有沒有能力觀機逗教、攝受信眾,並幫助他們擺脫痛苦、走上解脫之道。

「一方化主」之美名,完全是靠個人的德行感召而來,完全是由龍天護法和廣大信眾由衷地擁戴而成,這裡面沒有一絲一毫的人為炒作。為一寺之主者,為一方團體之領導者,當效古聖先賢之精神,圍繞真修實證、深廣學養和承當精神這三個方面,老老實實地去做養育的功夫,也許二三十年之後,教界果能出現幾位像虛雲老和尚、太虛大師、弘一法師、印光大師那樣的大善知識。如若不然,離開這三個根本而求「一方化主」之美名,終難脫它名利之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