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無的判斷

宇宙萬有,森羅萬象,世出世間一切法,千差萬別,形形色色,我們要用什麼方法去判斷這法是有,那法是沒有呢?據古來大德告訴我們,判斷法的有無,要用五種方法,佛經上叫做五量:一是現量,二是比量,三是聖教量,四是譬喻量,五是神通量。現在分別說明如下──

什麼叫做現量?「量」是度量,例如:輕重要用秤量,長短要用尺量,好歹要用心量,才能得到一個正確的認識。「現」有三種:一是現在,簡別不是過去和未來;二是現有,簡別不是此刻未有的人物;三是現露,簡別不是現在雖有,而隱藏在裡面看不見的東西。要具足現在、現有,和現露這三個條件,而不用意識思索能夠直覺親證到這境界,才可以叫做真現量。在佛學上說:眼耳鼻舌身前五識去了別色聲香味觸五塵的時候,那是直覺,以及定中緣境,正智契真如,第八識所緣的境界這都叫做現量。

什麼叫做比量?「比」是比較,真正的比量,要有宗旨、因由,和事例。這宗因喻,叫做三支比量。例如:遠見煙就知道彼處有火,看見有生的人物,就知道將來一定會破壞,聽到隔壁有說話的音聲,就知道裡面有人,這都是用比量的方法來判斷的。

什麼叫做聖教量?「聖」是聖人,「教」是教法,就是因有聖人的文教才知道的意思。例如:佛經上所說的人物,我們雖然沒有親眼看見,然而有聖人的言教,可以證明,聖人是不會騙人的;好像中國古時周公、孔子所說過的話,留下來的文教,是可以相信的,這就叫做聖言量或聖教量。

什麼叫做譬喻量?例如:地是怎樣的形狀,我們是不知道的,科學家告訴我們,好像球一樣,中國的版圖,好像是一片海棠葉,這就是叫做譬喻量。

什麼叫做神通量?如果肉眼看不見遙遠的地方,有人能看得見,那就是用的天眼通;過去的事有人能知道,那就是用的宿命通;別人動了什麼心念,有人能知道,那就是用的他心通。除了有神通的人之外,其餘的人是沒有辦法的,這就叫做神通量。

例如:你怎樣知道有一位慈航法師?是因為你親眼看見過他,並且聽過了他的講經,所以才知道,這是屬於現量。請問:慈航法師有父母嗎?當然有父母。你沒有親眼看見過他的父母,你怎樣知道他有父母?因為大家都有父母,所以知道他也有父母,這是屬於比量。慈航法師將來死了之後,到什麼地方去?到極樂世界去。為什麼知道有一個極樂世界?這是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上所說的,這是屬於聖教量。為什麼你會知道慈航法師死了之後到極樂世界去?這好像惡人受苦報,善人得善報,是一樣的道理,這是屬於譬喻量。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又會知道有極樂世界?因為他有天眼通。我們為什麼看不見?因為我們沒有天眼通!一般人總以為佛經上所說的:地獄、餓鬼、修羅、天、人、羅漢、菩薩、佛,以及輪迴都沒有!如果反問他們所持的是什麼理由?他們很簡單的答覆三個字──看不見。然而再問他們「看不見」的都是沒有嗎?他們一定會答:是的。那麼,我的父母,你的祖宗,從前的周公孔子,近代的國父,以及火星中有人,北極的地方還有冰雪,你都是沒有看見,你可以一概抹煞都是沒有嗎?你自己也會覺得可笑!反過來說:「看得見」的,都是有嗎?是的。那麼,鏡中的像,水中的月,病眼所見的空花,夢中所見的人物,都是實在有的嗎?明理的人,當然也會一笑!可見判斷一切事物,除了現量親見之外,還要用比量、聖教量、譬喻量、神通量來幫助,不然的話,會惹出許多無謂的諍論!這裡,我來說一個故事給諸位聽:

從前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守財奴,名字叫做盧志,他的財產雖然很多,然而卻非常的吝嗇,不但家裡的妻妾子女都得不到他的受用,連他自己也好像窮措大一樣,真是十足的一個守財奴。有一天不知道什麼興趣來了,買了四文酒,兩文豆腐乾,一文花生米,一文醬油,他想想如果拿回家去,豈不是妻妾兒女來沾光!又怕碰見朋友,那可不是好玩,於是乎跑到一個野外的樹林中,一個人在那兒大嚼特嚼,並且自己讚歎自己說:就是皇帝老子過年,恐怕也沒有我這樣的美食。

然而,好事多磨,樂極生悲,不知道什麼地方跑來了一個魔術家,搖身一變,變成同他一模一樣,跑到他家裡去,看門的人以為主人回來了,趕快開門,請主人進內。這魔術家對守門的人說,你代我守門,非常的忠實,本應當厚待你,然而有一個魔鬼跟著我,所以弄得我很慳吝,待你們太刻薄,真覺得抱歉!今天這魔鬼到山上去了,所以我趕快的跑回來,現在我來開倉庫,你要什麼,任你去取。但是魔鬼不久又要回來,你切切不可開門,他會說著許多謊話,說他是你的主人,你可再不要上他的當。守門的人,今天一旦得到了許多財物,當然唯唯聽命,並且聚集了許多棍棒來擋駕。

這魔術家又跑到後面和他的妻妾兒女僕人說:從前所以對待你們刻薄,都是因為那個魔鬼的關係,現在可以大開庫藏,你們自己歡喜什麼東西就各自去取吧!於是任由倉庫裡面所有的金銀財寶統統給拿光了!這魔術家並且告訴他家裡所有的人:那魔鬼如果再回來,你們各各拿一條棍子把他打走,免得他再進來使你們窮苦。話還沒有說完,聽見守門的人大叫起來:魔鬼回來了!魔鬼回來了!裡面的人,不由分說,你拿一條棍,我拿一條棍,往外就打,這主人被弄得莫名其妙的大叫:我是你們的主人啊!我是你們的主人啊!你們為什麼背叛起來打主人呢?大家異口同聲的說:你是魔鬼!你是魔鬼!你那裡是我們的主人呢?我們的主人是在後面,你如果再不走,我們一個人一下,就把你打死在這門口。弄得他沒有法子,只好去告訴他平日來往的朋友,說他家裡造反,弄得他不敢回家!朋友也覺得奇怪,看到他可憐的樣子,於是帶他回家,然而,一到了他家的門口,那個守門的人,老早就打招呼說:先生來了,我們的主人在後面,主人有命,這魔鬼是不能讓他進去的。於是這朋友也覺得奇怪,只好一人跑進去看看再說。誰知道裡面的魔術家,老早就來打招呼:朋友!久違了,好久沒有見面,近來很好嗎?並且很抱歉的說:我家雖然不是很富足,然而總算是一個小康之家,碗食有飯,因為有了外面那個魔鬼在身,所以弄得我待朋友太疏慢!我立刻叫裡面把酒肉擺出,今天我們要暢飲暢談。這朋友看他的音聲態度和從前那個朋友無二無別。他家裡的人都說外面那個是魔鬼,真也沒有辦法看出誰真誰假,只好唯唯而退。

這朋友無計可施,只好帶他去見國王,告訴他家發生的這件奇事。國王即刻派人把他一家人都找來問,家人都說:這才是我家的主人,那個是十足的魔鬼。國王問他的夫人:你的丈夫身上有什麼暗痣,夫人說:左邊大腿上有一個大黑痣。經過檢驗後,結果,兩人都一模一樣。又問:你丈夫平日所交給你的寶物是什麼?夫人未答。於是叫二人各寫一紙,打開看也是一樣。這把國王倒弄得無法判斷。像這種雙包案,你有什麼方法來判斷呢?所謂現量比量等都失了功用。只好用神通量啊!於是國王把這一批人,帶去見佛。佛說:憍尸迦!(是玉皇的名字)你為什麼要捉弄他呢?玉皇說:因為他太慳吝,所以教訓教訓他,使他以後再不敢這樣。佛也和那個守財奴說法,令他心開意解:舍財好施,救濟貧窮,是可以得大福。國王和那個朋友,以及盧志長者一家人,都各各受佛的教化,作禮而回。我們聽過了這個故事之後,敢再說「看不見」的東西,都是沒有嗎?所以有智慧的人,一定是見多識廣,博學多聞,決不會說看得見的東西一定是有;看不見的東西一定是無的話。

二、歷史的模棱

我常見許多人一開口就說:有歷史可考據的才靠得住,如果沒有歷史的是難以置信!其實這話也是模棱兩可。試問:凡是有歷史的都是可靠嗎?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就拿我自己來說吧,不知道竟究是生了三天三夜?還是七日七夜?究竟是在房間裡生的,還是在大廳中間生的?我的母親究竟是我七歲的時候死的,還是在我十三歲的時候才死?我出家是十七歲?還是十八歲?是宣統二年,還是民國元年?如果真要我寫兩回自傳,我一定會有兩種不同的寫法。自己為自己寫自傳,都會有這種出入,何況代別人記歷史,一點都不會訛錯,我是不會相信的。如果不相信我這話,我可舉一件歷史來證明,請問:佛的紀元,今年究竟是第幾年?你就會啞然失笑,只好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罷了。教主本人的誕日,都給人人弄得不一致,何況不是此界的人,怎樣可以把他的族姓、家世、學歷,事歷,一一照樣登錄,那真是癡人說夢!

你真一定要說,沒有歷史是不可靠的話,那我不必要你交十代、二十代、三十代以前的歷史;只要你交三代的歷史就夠了。你若交不出三代的歷史,我就可以說你一定是沒有父母,祖父祖母,和曾祖父曾祖母。你如果爭辯,一定說有的話,為什麼你沒有三代的歷史呢?不但你的三代是靠不住,就是再過一百年之後,連你這個人也就靠不住了,什麼原因呢?因為沒有歷史來做參考啊。不見得人人都會像自己一樣,恐怕後人來抹煞了你,先把自己的歷史,一一登記起來,預備給後人來作參考,我以為世界上決沒有這樣天字第一號的傻瓜。中國的歷史,只從五帝寫起,已經是不完全,何況三皇,又何況三皇以前?試問:上古結繩的時代,你怎樣把他的歷史一一結下來?你忘記了文房四寶,是始自何時?何況世界之大,人類之多,一一都要以歷史為中心,那真是癡人說夢,我以為不必。

三、佛語的真實

說話靠不住的,有兩種人:一是無知,一是虛偽。因為是無知,所以說的話,一定是靠不住;因為是虛偽,本來是不知,為了求名求利的原故,所以不知以為知,才變成了虛偽!佛是三覺圓滿,破除了無知,萬德具足;滅除了虛偽,連本有的轉輪聖王都不要做,還有什麼比轉輪聖王的名利更好的嗎?當然沒有。所以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典,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如果你不信佛,當然是無話可談!設若是徹頭徹尾信佛,沒有絲毫的懷疑,那第三篇的經據,是可以實證。

四、菩薩的名義

印度話,本來叫做菩提薩埵,因為我們中國人,向來的稱呼,都是歡喜簡單,所以簡稱菩薩,約他的意義,譯成中國的話,叫做覺有情。覺是覺悟,有情就是眾生。這有三種說法:一是對菩薩自己說的,因為菩薩也是有情之一,不過他不同一般普通迷昧的有情一樣,他是覺悟了的有情。試問:他究竟覺悟了什麼東西?他覺悟了這個我,是假的,是空的,是無常的,是不淨的,是苦的,是罪孽的。怎樣知道是假的呢?因為這個身體的我,是四樣湊成的。試問:身上沒有了暖氣,還能叫做我?沒有了呼吸,還能叫做我?身上血脈不流通,還能叫做我嗎?所以,地水火風,四大和合,假名為身;四大分散,何處有我?凡夫迷昧不知,執為實我,所以叫做迷;菩薩覺悟是假我,所以叫做覺。既然知道了是假,最後,當然是空,不說可知。試觀:這假的身體,究竟有多少年?豈不是不長久嗎?從頭至足,從內至外,自己身上的東西,都覺得臭穢不淨,何況他人的呢?而眾生顛倒,還以為可愛,所以叫做迷。這個人身,從生至死,就在大苦海中,這是誰也知道。因為貪瞋癡,而造殺盜淫妄的孽,所以此身,是罪孽的。菩薩不但知道了身體是假的,就是宇宙萬有,大至世界,小至微塵,那一樣不是緣生性空,那裡有什麼實體?而迷昧的凡夫,就是在事事物物上執為實有、起惑、造業、受苦、流浪、生死,所以叫做迷。而菩薩不但自己是已經覺悟了,並且以斯道覺斯民,將自己覺悟了的道理,去宣傳教化人民,使人人同菩薩一樣的覺悟。這有情又是指的其他一切眾生,所以第二種意義,叫做覺他的有情。因為:菩薩要度眾生,所以不得不希望成佛;而希望成佛也不是為自己,是為度眾生。所以菩薩是上求大覺──成佛,下化有情──眾生,這是菩薩第三種的意義。一般門外漢,菩薩的意義都沒有弄清楚,他把偶像就當做菩薩,其實偶像中,固然有菩薩像,也有比菩薩更高的佛像,還有不如菩薩的羅漢像、天像、神像、鬼像,乃至牛頭馬面像,如果都叫做菩薩,那真是豈有此理!要知道菩薩這兩個字,是一種稱呼,通俗容易知道的,把他當做聖人賢人,已經是降低了他的位子,何況叫他是偶像,那更是褻瀆菩薩了。要知道:學成功了的稱他是佛,未成功的稱他是菩薩,這不過是先生和學生的異名罷了。

五、觀音的德號

觀音,有的時候,叫做觀世音;有的時候,叫做觀自在;其實是一人。觀音的意義,有兩種解釋:一是依楞嚴經的解釋:這位菩薩最初修行的方法,是耳根不向外聞,而反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又叫做聲性,因為一切眾生,向外分別音聲,就有毀譽的境界,因此起貪嗔之惑,造淫殺盜之業,而受輪迴的苦報。菩薩既不向外聞聲,而反聞聞性,性中既沒有毀譽的境界,就不起貪嗔之惑;既不起惑,即不造業,當然也就不受苦報。這是約菩薩在因中自己修行而說的。二是依法華經的解釋,這「世音」二字,是指世間一切眾生的音聲,或求菩薩救他的苦,或求菩薩賜他的樂,菩薩只要是聽到了他們的音聲,一定會幫他們的忙,而各得滿願了。這是約菩薩利人方面說。這兩種說法,你讀了經論,就自然會知道的。至於「觀自在」的名義,是出在心經上的。意思就是說:這位菩薩無論是自利利人,都是能夠得大自在,所以叫做觀自在。

六、菩薩的靈感

菩薩有靈感這一句話,有一部分人因為求福而信仰;有一部分人因為親得菩薩的救護而信仰。有些自命有科學頭腦的新人物,以為說到菩薩有靈感是迷信,是不合科學時代的精神!其實菩薩有靈感,是很普通的事,並沒有什麼稀奇!凡是有救人救世心腸的人,要具足兩個條件:一是本領,二是仁慈。有本領沒有仁慈,固然不能救人,就是有仁慈而沒有本領,也是不能救人。例加:一人墮水,兩人觀之:有本領的能下水,而沒有仁慈,對於水中人,以為與我無干,何必多事。而有仁慈心的人,在旁邊看見此人墮水,人溺如己溺,憂心如焚,然而缺少了下水的本領,在岸上乾著急,也是無濟於事。另外有一個人,有仁慈心,又有下水的本領,他不假思索,就跳下水去,把溺在水裡面的人,背上岸來了。我說這個比喻,連小孩子都懂,而自命科學的新人物,又有什麼難解呢?難道可以說:你沒有仁慈心,就說一切人都沒有仁慈心嗎?你沒有游泳的本領,就說一切人都沒有游泳的本領嗎?這種武斷,合乎新的邏輯嗎?世間上有許多俠義的人,都能做出救人救世的事業,何況一位專以救人濟世為職務的人,一身都具備了神通妙用,而沒有靈感,反而不如一個俠義的人嗎?所以說菩薩有靈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七、感應的原理

菩薩為什麼有求必應呢?這也是很容易知道的事。你看世間上的孝子,親眼看見自己的父母掉下水去,有不去救的嗎?再看世間上的慈母,親眼看見自己的兒女,被火所燒,而不去救嗎?這是顛撲不破的鐵證,何況菩薩等視一切眾生,都同自己的父母兒女一樣,而見死不救,連凡夫都不如,怎樣可稱名副其實的菩薩?

你一定又會問:菩薩既然又有仁慈,又有本領,為什麼世間有許多遭苦難的人,而不蒙菩薩去救護,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這有兩種原因:一如遊子,父母雖然有救護之心,而遊子遠離他方;父母雖有救護之心,然遊子違背,父母無奈其何。一如病者,醫生雖有醫病之責,而病者不信,故良醫亦無可奈何。必須父母有救護兒女之心,而兒女又不可離父母太遠,一呼一應,感應道交,自有出苦得樂之日。良醫又有起死回生的本領,而病者亦信賴良醫,依病施藥,藥到病除,妙手回春,有何難事?上二喻,其實還是方便之談,而真實的原理:菩薩如明月,眾生如水面,水若澄清,水不必求月,月亦不必應水,水清月現,自然之理!若水中沙土混濁,水雖求月降,而月亦映水面,然月影終不能現,是水之咎,非月之過也。所以說「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明乎此理,一切疑團,自然打破,豁然大悟。只要水清,而月常現;眾生心垢若除,菩薩時時在前,說什麼感應皆是多餘之事。

八、自心的觀音

什麼是觀音?慈悲就是觀音,他能慈悲,當然他就是觀音;如果你能同他一樣的慈悲,你也可以叫做觀音。所以說:「家家觀世音,人人觀世音,欲免三災苦,觀音不離心」。即此意也。願人人以菩薩之心為己心,以菩薩之願為己願,以菩薩之行為己行,則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皆成菩薩,功圓果滿,成佛無疑!這就是佛教所說之真義,希望諸君對觀音的認識在自心。

九、菩薩的位次

說到菩薩的位次,要分為兩種:一是因地的菩薩,一是果地的菩薩。因地菩薩的次第,從最初發菩提心起:相信自己有佛性,有成佛的可能性;於是發大心,立大志,起大行,所謂:行菩薩道,要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要經過這五十五位階段,三大阿僧祇劫,功行圓滿,才可成佛。這叫做因地的菩薩,好像彌勒菩薩、地藏菩薩,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因地菩薩,最後才來成佛。

至於果地的菩薩,他是已經成過了佛的人,因為還要度生,所以再來做菩薩。佛教有一句術語,這叫做倒駕慈航,這好像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他們是已經成過佛好久,再來現菩薩身,廣度眾生,這就是悲願無盡。而觀音菩薩,誰都知道,他過去是一位「正法明如來」,可見觀音菩薩是一位果地菩薩了。

有人問:觀音菩薩究竟是男身?是女身?這只要讀了後面經據上的普門品,他是三十二應,普門示現,怎樣可以說他一定是什麼身呢?至於觀音得道,妙莊王的第三女,妙善公主,火燒白蓮寺,那是和三國誌、紅樓夢、西遊記一樣的小說,是不可憑信的,最好是讀後面的經據。

十、菩薩的宏願

我常常有這樣一個感想:一個有大志願的人,他才肯努力:一方面培植自己的學問,一方面廣作利益群眾的事業,這是很明顯的一種事證。假定是一個渾渾噩噩的人,他只要三餐一飽,到了晚上雙腳一伸,以為這就是真實的人生觀,這種人只是庸庸碌碌,虛生浪死,空過一生。所謂:生如行尸走肉,死與腐草同朽,連他自己應當做的事,他都不肯去做,何況他人之事,更與他不相干!所以叫他是凡夫,也就是因為這個道理。我從前有一次演講,有過這樣一個連環的問答:為什麼要度眾生?因為要想成佛。為什麼又要成佛?是因為要度眾生。這個意思就是說:你為什麼肯辛辛苦苦,犧牲自己,因為他有最高的目的。然而達到了最高的目的,是為自己個人享福嗎?不是,是因為要為人群謀福利;這可拿一般人到外國留學,得到博士頭銜回來,為國家服務,是一樣的道理。這種說法,不過令一般人容易知道而方便說的。

其實菩薩的度生,是沒有條件的:他先明瞭大乘的教理,雖然是終日度生,而又不見得有一個眾生可度;雖然是沒有一個眾生可度,而又不妨終日去度眾生,所謂:「修習空花梵行,宴坐水月道場,降伏鏡裡魔軍,大作夢中佛事。」菩薩的弘願者,就是這樣。

十一、行為的實踐

我們現在對於觀音菩薩得名的原理,已經有了一個正確的概念,然而理論要付之於事實來證明,所謂:言行相符,行解相應,方堪起人信仰。假使但有虛言,而無實義,則反足使人疑謗。故欲奉行觀音教義,必須實踐其行願,將菩薩之行願,為自己之行願。菩薩之願為度生,菩薩之行為利眾,而「眾生」這個名詞,其義甚廣,概括一切,親則父母子女,疏則怨敵仇人;近則對於國家,遠則十方世界,乃至一切眾生,無不是菩薩所緣之境,尤宜以「親親」「仁民」「愛物」為次第。則對父母應盡孝順(長輩皆包括其內),對兒女宜盡教養(幼輩亦攝其內),對夫妻兄弟姊妹應互相愛護(平輩皆攝其內)。果能先從親親做起,則家庭就成了觀音化。由此於鄉黨鄰里,朋友親族,一視同仁,互相愛顧,對國家盡忠,對民族盡孝,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破除私我,時時以群眾利益為前提,將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精神,一肩荷擔,當仁不讓,見賢思齊,果能如此,則全國都成觀音化。由此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則平天下之願望,猶如反掌。進而愛惜物命,戒殺放生,縱遇冤仇,亦應以德去感化。古云: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即此之謂也。人人悟觀音之理,行觀音之事,所謂靈感者,誰能超乎此?豈自私自利,事事為自己個人打算者所能比擬?望諸君實踐觀音菩薩之行。

十二、同志的組織

佛教徒向來斤斤與外人相諍菩薩有無靈感,我以為大可不必。因為這樣的諍論,雖舌爛唇焦也無補於事實。果能明瞭上面所講的原理,菩薩有無靈感是在人人的本心,是見人人的行事。因此,我主張組織「觀音救世會」,凡志同道合者,都可加入,不在經濟之有無,而在親親、仁民、忠國、愛物為職志,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一人以至多人,由一家以至合族,由一國以至各國,凡秉觀音菩薩救世之大願者,盍興乎來!

十三、觀音的素食

為什麼要食素、戒殺、放生?

一、佛經上說:吾人未了脫生死以前,大家都在三界中流轉,這樣,互為父母兄弟夫妻子女眷屬,這一定是免不了的。你若是食肉,豈不是吃父母眷屬的肉?若是殺生,豈不是殺害父母眷屬的生命?如果有宿命通的人,當然是不肯食父母眷屬之肉,而殺害父母眷屬之命的。

二、佛經上又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而將來都有成佛的可能。所謂: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你若是食肉而殺生,豈不是食未來諸佛之肉,而殺未來諸佛之命?

三、佛經上又說:既然是三界輪迴,當然不是一死永滅,成為斷見;也不是做人的,永遠是做人;做畜的,永遠是做畜,成為常見;而是以善惡為樞紐,做人的作了惡,而墮落去做畜生,做畜生的罪受滿了,又出來為人。這樣,你今生食他、殺他,而來生他又來食你、殺你,楞嚴經中說;「人死為羊,羊死為人」,就是這個道理。

四、試問:當我們要殺害生命的時候,它們是甘心願意嗎?試看:當殺豬的時候,那種叫聲!當殺雞的時候,那種掙扎!當殺牛的時候,那種流淚!如果它們是甘心願意的話,怎樣會那麼悲慘?只不過沒有法子奈何你罷了!這樣,含冤在心,它們一遇到了機會,就不客氣要向你來討命。試想想看,為什麼不到幾十年或幾百年,就會又有一次大戰,其中必有原因,所謂「冤冤相報」,從前古德常言: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又說:欲免世間刀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這話是佛說的,信不信,當然是由你。

五、戒殺一事,不但是佛教為然,即儒家亦有之:「上天有好生之德」,「人人愛命,物物貪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孰能一之?不嗜殺人者能一之」。這些話,都是仁者之心的流露。可見聖賢之言如出一轍。

六、久旱無雨,或久雨不停,政府必宣示「禁屠」,其用意亦是以天心好生,禁屠以順天意。明知上天有好生之德,而人之習慣為自己的口腹,不察其非,事過之後,又依然故我,誠顛倒之甚!。

七、蘆溝橋事變之後,國府林主席等,提倡每年七七斷屠一天,以資紀念,亦有感傷生命之意義存乎中。

八、每見病者就醫,醫生多囑其戒口,其意義亦以為肉類多不適宜於病體。

九、歐美人士,多提倡素食,以為衛生,今人不察,以為素食無營養料,殊不知鐵質、糖質、澱粉質、蛋白質以及各種維他命,多出於豆類、菜類、果類,此稍有科學常識者,無不皆知。

十、常見愚人之說:畜類繫上帝創造為吾人所食,而吾人不食者,不但辜負上帝的盛意,而畜類亦日見增多,豈不是反使食人?殊不知畜類既為上帝創造,那麼,虎狼亦系畜類之一,人何不敢曰食虎狼?可見欺善怕惡之心,流露於言表!又說人類亦繫上帝創造,豈不是上帝把人類供給虎狼毒蛇蚊蟲等所食嗎?貓犬等畜類,食之者甚少,為何未見增多?而豬羊雞鴨,人若不食,豈有長命千萬年之理?故如上所說,皆是虛言。

十一、常聽人說:無葷入口,吞飯難下!殊不知,一方面固系習慣,一方面亦是金錢作怪!假定窮途落魄,三餐不繼,不但無葷菜可以吃飯,鹽水亦可以吞飯三碗。此可由事實證明:軍隊出戰時多有此景況,一遇敵人三五天不得飲食,此是常事。

十二、更有一種無理之談:不食豬羊雞鴨,日生繁殖,汽車不能通行;不食魚蝦,輪船不能開駛。此皆不了解生命有限,自生自滅,豈有千萬年不死之物?此與第十條同。

十三、學佛者,以佛心為己心,應以慈悲為宗旨,拔眾生苦,與眾生樂尚不暇,豈可更加害於眾生之苦痛?當非仁者所忍為。

十四、常見世人婚喪等事,大殺牲物,以待賓客,細思之,真是愚蠢!自己夫妻願百年偕老,而殺害其他生命,豈非顛倒!生子而求長壽,殺害其他生命,這是緣木求魚;父母生日欲求長壽,殺害生命,父母死喪,亦殺害生命;欲報親恩,反加其罪!尤以文武聖人大祭之日,而大殺特殺,此豈聖人之本心?實後人以訛傳訛。佛經、儒典、衛生等所訓,均應以食素、戒殺、放生為本職,以佐觀音慈悲之普渡。伏願世人,以菩薩之心腸,行戒殺之事業。吾以為國家平安,人民康樂,實居於此。斯則吾之所謂靈感,尚希高明者印之。

十四、菩薩的化身

釋迦牟尼佛,是千百億化身,來教化眾生。觀世音菩薩,是三十二應,來教化眾生。我們這個世界,是以文字為身,以文字來說法,假定你能夠印送此書一千本,你就度了一千個人,你能印送一萬本,你就度了一萬個人。你度的人有多少,要看你所印送的書有多少而定。其實一本書不止一人看,一人讀,可以展轉讀誦,展轉翻印,展轉流通。我編這本書,我自己以為是很理想。如果是知識界的人,可以先看理論,把向來所懷疑的地方,可以一掃乾淨。至於歡喜講故事的人,可以常常講菩薩的靈感給人家聽,因為是用語體文寫的,文字很淺顯,只要是讀了幾年書的人,就可以照本宣科念給人家聽,一方面當做故事講,引起聽講人的興趣。尤其是一般小朋友愛聽,就當小學教科書也可以,這也是佛化教育之一助。人是有靈性的,你若肯常常講給他們聽,久而久之就會家喻戶曉,而展轉勸化,這就是菩薩的化身。

至於經據,那是再好沒有了,試看,窮鄉僻壤的地方,怎樣可以得到一部佛經?我這一次加入這許多佛經,都是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的,一定是可信的,一般已經信了佛的人,可以作為每日誦念的功課,這也是菩薩在同我們說法。最後一種經據─「地波羅密品」,是學佛的人一個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