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jie
佛教術語。即欲界、色界、無色界。界,義為類別。三界又可總分為有情界(有情識的生物)和器世界(處所)兩類,而以有情界為主體。三界是據有情所造善、惡業及修不同定業所感苦、樂、色、無色等不同果報而建立的。如「三界眾生,輪迴六趣」即此義。
1、欲界。欲指財、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慾。「男女參居,多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處。趣,義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個去處,即地獄,畜生、餓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稱五趣雜居地。又有佛、菩薩來此度生及有修行成聖果者,又稱凡聖同居地。其中地獄有等活、黑繩、眾合、號叫、大叫、炎熱、大熱、無間等八處,加上畜生、餓鬼為十惡趣。人有南贍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等四處。天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等六處。人天合為十善趣。此立足於人,地獄在下,最底層是無間地獄;天在上,他化自在天位居最上。
2、色界。位於欲界之上,為離欲的眾生所居。色,義為物質。「宮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色界有四靜慮十七天。靜慮即平靜思慮的禪定境界,四靜慮天即有情依成就禪定的深淺所感的不同果報,有四級處所。初靜慮三天(梵眾、梵輔、大梵),二靜慮三天(少光、無量光、極光淨),三靜慮三天(少淨、無量淨、遍淨),四靜慮八天(無雲、福生、廣果、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此八天中前三天是凡夫所居,次五天為聖者所居,聖者煩惱清淨,又稱五淨居天。是為凡聖分居地。
3、無色界。在色界之上。為無形色眾生所居。「但有四心,無色形質,故名無色界。」無色界有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此四皆以不同定心境界立名。無色界無處所,有情在某地修某空定成就,舍色身後,即於是處入某空處。由於無物質形態,又名四空天。此三界總為一個世界。大乘佛教認為宇宙之中有無數這樣的世界。(劉明淵)
佛弟子文庫 > 中國大百科全書 > 正文
比喻禪林師家與學人二者之機宜相應投合。學人請求禪師啟發,譬之如啐;禪師啟發學人,譬之如啄。據禪林寶訓音義載,...系禪剎中輔佐寮元辦事之職稱。又稱直寮。負責守護眾僧之衣缽。此職系依入寮時間之先後,次第輪請,或任一月,或任半...【三世建立四論師異】 p0217 大毗婆沙論七十七卷一頁云:說一切有部,有四大論師,各別建立三世有異。謂尊者法救,...亦名:別乞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善見,別乞四句:或四人一時乞,或別別乞各不相知,而同一主一時往受食者,犯。...印度四姓階級之第二,華譯田主,或王種。...(術語)謂本惑十使中貪瞋癡慢疑之五使。貪瞋癡慢之四使,都為迷執於世間事物而起之惑,其性分鈍者,故謂為鈍使。疑...指阿彌陀佛之四十八願。彌陀於因地為法藏比丘時,歷經五劫,參考諸佛之願,熟思再三,始立四十八願。其願超乎世間一...護持佛陀之正法,使其長久流布於世。持戒為令法久住之要因。五分律卷一所舉結戒十利中,第九項即為「法久住故」。此...【生般涅槃】 p0478 俱舍論二十四卷三頁云:言生般者,謂往色界,生已不久,便般涅槃。以具勤修速進道故。此中所說...【寂滅】 p1017 如無餘依涅槃界中說。 二解 瑜伽五十四卷三頁云:諸有漏識、於現法中,畢竟滅盡;故名寂滅。 三解 ...(明王)又作閻曼威怒王。...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薩成佛之弘軌也。軌不弘,則不足以寮群異指其歸;性不盡,則物...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附梁錄。 爾時喜王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此眾中,頗有菩薩...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齋一時...某人的孩子得了重病,醫生搖著頭對孩子的父親說:看樣子我是救不了他了,你還是快點準備後事吧! 孩子的父親傷心地...
我們所說當代的一些高僧大德的弘化因緣,也不知道為什麼,基本上都示現在長江以南,即使有出生在北方的,後來也多轉...
也許你們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一上來就跟你們介紹木魚和佛號。可能你們對此並不感興趣,木魚和佛號對你們來說是陌生...
佛祖教人,唯在真心實行,為出生死之要。心真則凡所動作言行舉措,無一事而不真;行實則凡所云為,無一行而不實。故...
五種要下無間地獄的罪行: 第一種,就是不孝父母。 如果有眾生不孝順父母,就是日常生活不了解父母對自己的恩德,不...佛教的觀念認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惱之外,還有一種苦叫做求不得苦,也就是欲求無法滿足時所產生的...問: 講經講得不對,勸其他人不去聽,是謗法嗎? 仁清法師答: 對於什麼是誹謗正法?釋迦牟尼佛在很多經典上給我們...
問: 拜佛的時候,除了聽自己念佛的的聲音之外,可不可以觀想阿彌陀佛的光明在攝受? 淨界法師答: 偶爾,偶一為之...
三界(tridhatu)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上篇:三諦(tri-satyas) | 下篇:三科 |
十二因緣的別名。有即世間所有,支即支分,謂所有生死流轉,皆不出此十二支分。...
啐啄
寮主
三世建立四論師異
別眾食戒別乞犯相
剎帝利
五鈍使
超世願
令法久住
生般涅槃
寂滅
焰曼威怒王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謝天不尤人,天助自助者

高僧倓虛法師的故事

眾生輪迴的習慣與體制化

唯在真心實行,為出生死之要

【推薦】五種要下無間地獄的罪行
聖嚴法師《化自私的慾望為奉獻的願望》
講經講得不對,勸其他人不去聽,是謗法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