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ru
佛教術語。一般解釋為不變的最高真理或本體。《成唯識論》卷九稱:「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異。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諸經論列有許多異名。《大般若經》卷一百六十稱有「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等十二名。《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二說有「真如、空性、無相、實際、勝義、法界」等六名。《法華玄義》卷八則列有「實相、妙有、真善妙色、實際、畢竟空、如如、涅槃、虛空、佛性、如來藏、中實理心、非有非無中道、第一義諦、微妙寂滅」等十四名。佛教各派對它解釋也不盡相同。中觀派以性空為如(真如),亦名諸法實相。《大智度論》卷三十二稱:「諸法實相,常住不動。」瑜伽行派主要以「法無我」、「聖智行」為真如。唯識家以 「唯識實性」為真如,《成唯識論》卷九謂「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識實性」、地論學派立第八阿梨耶識,攝論學派更立第九阿摩羅識,均以自性清淨心為真如。《大乘起信論》曰:「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由於佛教各派解釋不同,真如的分類也各異。《解深密經》卷三分為流轉真如、相真如、了別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清淨真如、正行真如等七種。《成唯識論》卷十分為遍行真如、最勝真如、勝流真如、無攝受真如、類無別真如、無染淨真如、法無別真如、不增減真如、智自在所依真如、業自在等所依真如十種。《大乘起信論》分為離言真如、依言真如兩種和空真如、不空真如兩種。《華嚴經探玄記》卷八則提出一乘真如和三乘真如;別教真如和同教真如;頓教真如和漸教真如等。《佛地經論》卷七舉出一切法真如發揮法空無我、實性無顛倒性等教義,提出兩種真如(生空無我、法空無我)、三種真如(善、不善、無記)乃至十種真如。(王新)
佛弟子文庫 > 中國大百科全書 > 正文
又作野葬。印度所行四種葬法之一。即棄置尸體於林野,施與鳥獸啖食。此外,印度尚有水葬、火葬、土葬等。又現今居於...【修習如所得道】 p0903 瑜伽二十卷二十三頁云:云何修習如所得道?謂彼如是所生廣大無罪歡喜,溉灌其心;為趣...(一)(?~1001)即宋代譯經僧法天之封號。為中天竺人,開寶六年(973)至我國。太平興國七年(982),奉詔入居太平...指僧侶所娶之妻。梵道、梵行等之本意,即指斷除淫慾、戒行清淨。又梵僧一詞本指自印度或西域東來之僧人,亦指戒行清...復有染污遍行同行相應,謂於染污意四種煩惱。...子題:破戒人如冢、破戒人如枯樹、破戒人如羅剎、破戒人如大病人、破戒人如毒蛇、行者應當一心持戒、羅剎 行事鈔·...(術語)七轉,又曰七聲,亦曰七例。依語尾之變化知體業等之差別者,謂之蘇漫多聲Sub-anta(名詞),九例又名二九韻...(名數)修護摩時,從其種類而異其爐形。四種者攝六種護摩中延命鉤召二法於增益法中:一息災者圓。圓形者,水輪之形...指白色芥子。芥子,原系芥菜之種子,以其性辛堅,具有降伏之德用,密教視為降伏之相應物。 自古有龍猛(龍樹) 菩薩...謂臨命終時,修行佛道者不起貪、瞋、癡之邪念,唯專意於佛道之修持。淨土宗特別強調,臨命終時須不為死苦而心生顛倒...(流派)牛頭山法融禪師之一派。...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1、 觸目所及,與萬物為敵,是謂之凡夫。 2、 當你閉上嘴巴,蒼蠅就永遠飛不進來;當你不開口的時候,惡業就不...各位居士:你們大家好! 我看你們各位在念佛各方面都很好,說明你們很精進,還在不斷地學習。我們的學習是不間斷地...
人們通常認為快樂離不開財富,因此為了爭取得到更多的物質,有的人會不惜一切手段。種種不善的行為,目的只是一個追...問: 弟子吃全素已經好幾年了,但還是喜歡肉的味道,有時還流口水,如何才能突破這層障礙?又弟子身體很差,很消瘦...
佛教裡有一句大家都聽慣了的話:人身難得。到底難得到什麼程度呢?《法華經》裡就說了一個譬喻:盲龜值木,就是說,...
淨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門、果地教,整體而言,淨土法門修行的理論,就是要你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你必須專一心念...
有人認為有情世界不能離開禪還好懂,因為他是有情,但一切法是包括十法界依正莊嚴。五陰實法、眾生假名、依報國土,...(一)與世事糾纏不清,一心眷戀世間八法的上師,應遠離之。 (二)擾亂自己的心意和損害修行覺受的友伴,應拋棄之。 (...
真如(tathata)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上篇:緣起(pratitya-samutpada) | 下篇:智(jnana) |
凡十卷,卷首另成一卷。清朝聞性道、德介合撰。今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天童寺為浙江鄞縣天童山之名寺,為四...
林葬
修習如所得道
傳教大師
梵嫂
染污遍行同行相應
破戒人五喻
七轉九例
四種爐形
白芥子
臨終正念
牛頭山法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藏經】大智度論
慧律禪師禪語精選
本煥老和尚:2002年深圳信德圖書館開示

法樂之樂才是無窮而長久的甘味
吃素後身體消瘦,是否能吃點葷的

人身到底「難得」到什麼程度呢

【推薦】如何把彌陀的功德轉成自己的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