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an
東晉僧人。常山扶柳(今河北冀縣)人。18歲出家,因其形貌黑丑,未被重視,令作農務。但因他的博聞強記,數年後,其師改變態度,令其受具足戒,並准許出外參學。約24歲時,在後趙的鄴都(今河北臨潼),得到佛圖澄嫡傳,因而經常代澄講說,並解答了許多理論上的疑難問題,故有「漆道人,驚四鄰」之譽。
佛圖澄死後,後趙內亂,道安赴山西濩澤(今山西臨汾),不久又去飛龍山(今河北涿鹿境)宣揚佛圖澄的學說。東晉永和五年(349)應後趙主石遵之請返鄴都。不久石遵被殺,道安又去山西和河南。後應東晉名士習鑿齒之請,率弟子慧遠等400餘人南下襄陽。前後15年間,窮覽經典,鉤深致遠,注般若、道行、密跡、安般諸經;又為四方從學之士製定「僧尼軌範」,即行香定座上經上講之法,六時行道飲食喝時之法以及布薩差使悔過之法。
東晉太元四年(379),前秦苻堅遣苻丕攻佔襄陽,道安和習鑿齒皆被脅迫入長安,道安住五重寺。在長安期間,他除主持幾千人的大道場,經常講說之外,最重要的是組織和參與譯經。他在《摩訶缽羅蜜經抄序》中指出,翻譯有「五失本」、「三不易」。五失本,即胡語盡倒而使從秦,一失本也;胡經尚質,秦人好文,傳可眾心,非文不合,二失本也;胡經委悉,至於嘆詠,丁寧反覆,或三或四,不嫌其煩,而今裁斥,三失本也;胡有義記,正似亂辭,尋說向語,文無以異,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事已全成,將更傍及,反騰前辭已乃後說而悉除,五失本也。三不易,即刪雅古以適今時,一不易也;以千歲之上微言,傳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今離千年而以近意量截,三不易也。這為後來的譯經工作指出了正確的道路。
道安在戒、定、慧三個方面造詣頗深。在戒律方面,當時雖然戒本未備,但他認為戒律是可以「開緣」的。這與後來所傳菩薩戒的精神相符,也與《般若經》的義理一致。在禪定方面,他認為修禪所達的境界,可以使修禪者忘我而造成世界的安樂,不是追求個人精神上的享受或所謂超自然力。他主張研究般若經典不能單用「考文」、「察句」之法,而應透過繁複的文句,體會其精神實質,才不至於把虛豁的真如當作能生萬有的第一因,也才能把第一義諦和世俗諦不一不異不即不離的義理表現在行動上。
據《高僧傳》載:道安俗姓衛,因魏晉沙門依師為姓。故道安認為「大師之本,莫尊釋迦」,才改姓釋氏,並為後世僧徒所遵行。(巨讚)
佛弟子文庫 > 中國大百科全書 > 正文
增益,梵語 pustika,音譯作布瑟征迦、布瑟置迦。西藏語 rgyas-pa。又作增長法,或增榮法。為密教三種、四種、五種...為小型之三十帖粘葉本之法語集。乃日本真言宗重要遺物。系弘法大師(774~835)來華時寫得請回之法文經軌連綴而成。...(名數)華嚴之四法界也。...【成所作抉擇】 p0666 雜集論十六卷六頁云:成所作抉擇者:謂能抉擇成辦世間種種養命方便等。...【事】 指因緣生之一切有為法,即宇宙間千差萬別之現象。與平等門之『理』相對,離因緣的無為法是理。僧肇之《寶藏...(故事)蒙古庫騰漢,於歲次巳未,有疾,多人診視不能痊。術窮。因議及西邊地方有奇異通曉五識名薩斯嘉恭噶嘉勒燦喇...(術語)如言來世,未來之生報也。...【修定能證勝分別慧】 p0905 法蘊足論七卷四頁云:云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勝分別慧?謂有苾芻、...【轉依有四種相】 p1409 瑜伽七十四卷九頁云:云何大菩提自性?謂勝聲聞獨覺轉依。當知此轉依,復有四種相。一、生...梵語 bhiksunī,巴利語 bhikkhunī。又作苾芻尼、煏芻尼、備芻尼、比呼尼。或單作尼。即比丘(梵 bhiksu)一詞之女...(經名)Jātakamālā,讚頌名。譯曰本生鬘。貫集佛前生苦行而為讚頌者。寄歸傳三曰:社得迦昔本生也,摩羅者即是...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
父母謝世,歸心佛乘 李士謙,字子約,出身趙郡李氏,平棘縣人。幼年喪父,刻苦憤讀,又以侍奉母親有孝心而聞名。在...每個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環境成長,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自然就有養成了不同的生活習慣。每一種生...這篇普遍答覆信眾的信函,語言雖然拙樸,意義都是依據佛經而說。如果肯依這樣真修實行,就能得到無窮利益。 下面我...
在祖師大德的判教當中,把我們整個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個是安樂道,第二個是解脫道,第三個是菩提道...諸欲求時苦,得之多怖畏,失時懷熱惱,一切無樂時。── 大智度論卷17.釋初品中禪波羅蜜 此偈是說,慾望並不能帶來...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飯前都要唱念二時臨齋儀(即供養偈和供養咒),然後才可用齋。出家眾飯食時,常念:三...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或好名聞,或貪現世欲樂,或望未來果報。如是發心,名之為邪。...
學生們出國留學時要申請留學生護照;商人們出國考察時要申請考察護照;一般人們出國旅遊時要申請觀光護照。各種護照...
道安(312~385)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上篇:大乘和尚(約8世紀) | 下篇:道濟(1150?~1209) |
(菩薩)金剛吼,龍王吼,無畏十力吼,雷電吼,無量力吼也。舊譯仁王經受持品曰: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護持三寶者,...
增益法
三十帖策子
四種法界
成所作抉擇
事
蒙古佛教
來生
修定能證勝分別慧
轉依有四種相
苾芻尼
社得迦摩羅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樂善好施德化一鄉的李士謙
社交場合所忌諱的27個習慣
一函遍復講記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們的業力
聖嚴法師:慾望得失

二時臨齋儀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義

如是發心名之為邪,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