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行腳時裝納三衣之袋子。即僧尼行乞或行腳時,垂掛於頸前,裝置隨身物品之袋囊。又稱三衣袋、衣袋、衣囊、盛衣袋、袈裟袋、頭陀袋。蓋跋涉山野時,恐為塵土污染三衣,故作袋納之,此係本於佛制者。衣袋之中,常用之衣多放在上面,不常用者則置於下。禪苑清規卷七尊宿入院(卍續一一一·四五八下):「新住持人,打包在前,參隨在後。」[五分律卷二十一、祖庭事苑卷八打包條、禪林象器箋服章門](參閱「衣囊」2571) p1931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憂、喜、苦、樂、捨等五受,男、女、意、命等四根,合稱為十四根。...【勝義世俗諦】 四種世俗諦之一,又名假名非安立諦,這是二空真如:空我而得之我空真如,空法而得之法空真如。這是...【未斷】 p0489 瑜伽八十八卷十八頁云:言未斷者:由隨眠故。...(名數)經中依一切眾生斷理事二障之淺深遲速而差別五性:一、凡夫性,凡夫散善之人,未斷一毫之惑之人。二、二乘性...梵語 pratyaveksanā-jāna。為顯教四智之一,密教五智之一。即巧妙觀察諸法而自在說法之智,乃轉第六意識所得者。...【不共無明證】 p0333 成唯識論五卷六頁云:謂契經說:不共無明,微細恆行,覆蔽真實。若無此識;彼應非有。謂諸異...即達悟之位、無煩惱之境地,亦即聲聞所得見證之無為涅槃。 (一)指小乘之涅槃。維摩經問疾品(大一四·五四五下):...(雜語)Ruta,譯曰大聲。大日經疏一曰:嚕多是大聲,囉尾多是小聲,涅瞿衫者長聲,又兼多聲。...梵語 mārga dharma-jāna。八智之一,十六心之一。即觀欲界之道諦而證得之無漏智。又斷除迷於道諦之見惑之智,亦稱...(修法)金光明經所說之懺悔法也。與單名之金光明懺同。一心修其法,故與以三昧之名,稽古略四曰:天台講宗知禮遵式...梵名 Vajrapānibalin 之意譯。音譯婆闍羅波尼婆裡卑。其義有二:(一)指金剛力士為一人。據大寶積經卷九金剛力士會...
前 言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 在東林祖庭,我們一道來研討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是非常殊勝難得的因緣,亦是...
信與願是往生的關鍵。蕅益大師說得明白: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只要有真信切願,臨終十念,甚至一念也能往生。...我們修通途法門,要講到怎麼契入到無念、無相、無住的心體去,那麼對我們來說很難,因為我們的心,念念都是攀緣啊!...
問。六趣升沉皆唯是識。初生善惡之趣。其相如何。 答。隨福所資。果報不等。勝福資識則境大。劣福資識則相微。顯識...身口意清淨 除滅諸垢穢 一心恭敬禮 十方三世佛 普賢願力故 悉睹見諸佛 一一如來所 一切剎塵禮 於一微塵中 見...問: 弟子有一個問題請教,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具足信願,散亂心念佛能往生。一個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人...
打包
【佛光大辭典】
上篇:打七 | 下篇:打成一片 |
【趣無法相】 p1327 無性釋五卷十六頁云:於有無無二相真如最清淨能入功德者:此卽開示趣無相法。謂此真如,有圓成...
十四根
勝義世俗諦
未斷
圓覺經五性差別
妙觀察智
不共無明證
正位
嚕多
道法智
金光明三昧懺
金剛力士

大安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講記

修學淨土要發什麼願
大安法師:這句名號是佛心、是清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