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pāsakamālā。音譯作塞莫。又作念珠、誦珠、咒珠。即以線貫串一定數目之珠,用以計算稱名念佛或陀羅尼等念誦之次數。其種類,依陀羅尼集經記載,有二十一珠、四十二珠、五十四珠、一百零八珠等四種;依數珠功德經記載,有十四顆、二十七顆、五十四顆、一百零八顆等四種;依金剛頂瑜伽念珠經記載,上品一千零八十顆、最勝一百零八顆、中品五十四顆、下品二十七顆。准此,數珠之基本顆數為一百零八顆,四十二、二十一顆者乃別說。

念珠之顆數不同,所表示之意義亦異:一百零八顆者表示證百八之三昧,以斷除百八之煩惱;五十四顆者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之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及四善根因地等五十四位;四十二顆者則表示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等四十二位;二十七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十八學人與九無學;二十一顆者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十四顆者表示觀音之十四無畏。

數珠材質之種類亦多,有金、銀、赤銅、菩提子、蓮華子、金剛子、黑檀、紫檀、真珠、珊瑚、琉璃、鐵等,惟各經多以菩提子所制者為最殊勝。此外,有關念珠之配置法、掐捻法、功德等,經典所記載(大多為晚期經典,尤以密教諸經軌)甚詳。又佛教開始使用念珠之年代約在二世紀之後,於中國,有關數珠使用最早之記載,見於續高僧傳卷二十道綽傳(大五○·五九三下):「人各掏珠,口同佛號。」是知至隋唐時乃開始使用,以為稱名記數之具。[木子經、大悲空智經持念品、釋氏要覽卷中、翻譯名義集卷十八、類聚名物考卷二五五](參閱「念珠」3215) p6091